1894——1905

  时间:2006-09-21 10:49    来源:     
 
 

    
 
 
  
1894年(光绪二十年·甲午)

  11月(十月),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创立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通过《兴中会章程》,宣言为“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特“联络中外华人,创兴中会,以申民志而扶国宗”。入会誓词规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宗旨。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乙未)

  2月21日(正月二十七日),孙中山、杨衢云等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机关,修订《兴中会章程》。旋在广州发展组织,建立革命秘密机关数十处。
  10月10日(八月二十二日),兴中会在香港举行会议,选举杨衢云为兴中会总办(会长)兼起义后临时政府总统。
  10月26日至28日(九月初九至十一日),广州起义事泄,党人陆皓东、会党首领朱贵全、丘四等被捕,孙中山等经香港逃亡日本,起义未及发动而失败。此为孙中山领导的第一次起义。
  11月7日(九月二十一日),陆皓东、朱贵全、丘四等英勇就义。
  12月7日(十月二十一日)上,广东当局悬赏一千元通辑孙中山。旋总理衙门亦电请驻外各使馆“相机缉拿”。

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丙申)

  6、7月间(五至六月),孙中山先后到达美国旧金山、芝加哥、纽约等地,在华侨中宣传革命,建立旧金山兴中会分会。
  10月11日(九月初五日),孙中山在英国伦敦被清政府驻英使馆人员诱捕,拟偷运回国处以极刑。经国际友人康德黎等营救脱险,23日获释,史称孙中山“伦敦蒙难”。

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己亥)

  夏、秋,孙中山、杨衢云等在日本横滨再度与梁启超会谈两派合作事宜,经多次磋商,因康有为强烈反对而未果。
  11月(十月),兴中会杨衢云、陈少白、郑士良、宫崎寅藏、平山周等在香港与湘、鄂、粤、闽等地哥老会、三合会首领举行会议,联合组织“兴汉会”,以领导发动长江流域和广东等地的反清斗争,举孙中山为总会长。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庚子)

  6月,唐才常等在上海改正气会为“自立会”,筹组自立军以起兵勤王,开富有山堂以联络会党。
  7月16日(六月二十日),孙中山赴香港,因港英当局禁止上岸而于舟中召集紧急会议,部署惠州起义,决定由郑士良指挥,福平诚主持筹备工作,陈少白、杨衢云负责饷械接济,毕永年联络长江会堂响应,孙中山去台湾设法潜入内地,坐镇指挥。
  8月初(七月),唐才常等在汉口设立自立军总机关,分设七军;秦力山统前军驻大通,田邦濬统后军驻安庆,陈犹龙统左军驻常德,沈荩统右军驻新堤,桂圭统中军驻汉口,另置总会亲军及先锋军。唐才常任诸军督办。预定阴历七月十五日同时举事。
  8月9日(七月十五日),秦力山统自立军前军在安徽大通如期直事,因汉口、新堤等路未及发动,秦孤军无援,败走日本。
  8月21日(七月二十七日)张之洞破获汉口总自立会总机关,逮捕唐才常、林圭等二十余人。次日,唐等全部遇难。
  10月6日(闫八月十三日)郑士良率会堂六百余众在广东惠州之三洲田起义,转战半月,攻克沙湾、崩岗墟、三多祝等地,声势大振,拥众二万。此为孙中山二次起义。
  10月22日(闫八月二十九日),孙中山因日本“政情忽变,外援难期”,指示郑士良“自决进止”,是日,郑遂自动解散起义队伍并率精锐退往香港,惠州起义中輟。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辛丑)

  1月10日(庚子十一月二十日),前兴中会领导人杨衢云在香港被清政府特务刺杀,次日去世。
  6月25日(五月初十日),原自立会成员沈翔云、秦力山、戢元丞在东京创办《国民报》月刊,转而鼓吹革命,反对立宪改良。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壬寅)

  4月26日(三月十九日),章炳麟、秦力山等在东京举行“支那亡国二百四十二年纪念会”,遭日本政府破坏而停止,旋改赴横滨举行。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癸卯)

  4月28日(四月初二日),留日学生在东京举行拒法大会,声讨广西巡抚王之春出卖路矿主权、借法军镇压广西会堂起义的罪行,通电要求“拒法惩王”。
  4月29日(四月初三日),留日学生五百余人在东京举行拒俄大会,声讨沙俄侵占东北。会后组织拒俄义勇队(又名学生军),蓝天蔚、黄兴、陈天华等二百余人自动参加,准备开赴东北抗俄。
  5月(四月),邹容所著革命宣传读物《革命军》在上海出版,不迳而走,辗转翻印逾百万册。
  5月27日(五月初一日),上海<苏报>在爱国学社的支持下,聘章士钊、章炳麟主笔,言论日益激烈,从是日起,陆续刊发《中国当道者皆革命党》、《革命军自序》、《读<革命军>》、《驳革命驳议》、《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等文,畅言革命。
  6月29日(闫五月初五日),清政府勾结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查封《苏报》,制造“苏报案”。次日捕章炳麟入狱。7月1日邹容自动投案。
  8月(七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秘密创办青山革命军事学校,培养军事人才。在誓词中第一次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宗旨。
  11月4日(九月十六日),黄兴、刘揆一、章十钊、宋教仁、周震麟等在长沙发起组织革命团体华兴会。

1904年(光绪三十年·甲辰)

  2月15日(癸卯十二月三十日),华兴会在长沙正式召开成立大会,公举黄兴为会长,宋教仁、刘揆一为副会长。
  7月3日(五月二十日),吕大森、刘静庵、张难先、曹亚伯、宋教仁等在武昌成立革命团体“科学补习所”,以“革命排满”为主旨。推吕大森为所长,胡瑛为总干事。
  10月(九月),武昌科学补习所因长沙事败遭株连,是日机关被搜查,组织被破坏。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乙巳)

  1月(甲辰十二月),科学补习所成员王汉在河南彰德谋刺清户部侍郎铁良,未果。清吏严行搜捕,王被迫在旅馆投井死难。
  2月(正月),陈独秀、常恒芳、柏文蔚等在安徽芜湖成立革命团体“岳王会”,举陈独秀为总会长。秋冬间在南京、安庆设立分会。
  7月下旬,孙中山首次与黄兴会晤于东京中国餐馆凤乐园,共商筹组“革命大同盟”事。孙建议兴中会与华兴会联合,黄极表赞同。
  7月28日(六月二十六日),孙中山与宋教仁、陈天华等会晤于《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社,提出结束各革命团体之间“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的局面,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
  7月29日(六月二十七日),黄兴召集在东京的华兴会员集议,讨论与兴中会联合问题。因意见不一,最后决议加盟与否,听任各人自愿。
  7月30日(六月二十八日),孙中山在东京赤坂区桧町三番内田良平住所召开中国同盟会筹备会,出席会议的有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和科学补习所在日本的成员黄兴、陈天华、宋教仁、田桐、吴春阳等,以及留日学生共计七十多人。日本志士宫崎寅藏等与会。会议确定以“中国同盟会”为会名,通过孙中山提议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纲领,举行宣誓加盟仪式,推举黄兴、陈天华、宋教仁、马君武、汪兆铭等八人起草同盟会章程。
  8月13日(七月十三日), 由黄兴、宋教仁等发起,在东京麦町区富士见楼隆重举行欢迎孙中山大会,到会一千三百多人。孙中山发表长篇演说,号召“流血革命”,驳斥保皇党谬论,预言中国将出现前所未有的大进步,“突驾日本”,赶上和超过西文。
  9月8日(八月初十日),孙中山派遣冯自由、李自重赴香港、广州、澳门等地联络同志,主盟接收会员,筹建同盟会支部和分会。11月,香港兴中会首先改组为同盟会分会,陈少白任会长。
  9月24日(八月二十六日),爱国志士吴樾在北京前门车站谋炸清政府派遣出洋考察宪政五大臣,伤载泽(镇国公)、绍英(商部右丞),吴樾当场死难。
  10月26日(九月二十八日),清政府改派尚其亨(山东布政史)、李盛铎(顺天府丞)会同载泽(镇国公)、戴鸿慈(户部侍郎)、端方(湖南巡抚)出国考察政治。12月初启程,分赴日、美、英、德、法、比、意、奥等国。次年7月考察完毕,回到国内。
  11月26日(十月三十日),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在东京正式出版,以宣传同盟会纲领为宗旨,每月一期。孙中山在《发刊词》中第一次揭橥"“民族、民权、民主"三大主义,号召进行民族民主革命,主张"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来源:湖北电视台网站)

编辑:齐晓靖



 
编辑:system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