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首页  | 专题首页  | 最新动态  | 研究成果  | 台湾姓氏  | 寻根图片
 姓氏源流  | 姓氏文化  | 宗祠祖厝  | 族谱钩沉  | 名门望族  | 各姓名人  | 寻根觅亲  | 好书共赏  | 常识荟萃
 
 
何谓家谱

  时间:2006-04-05 13:46    来源:     
 
 


  家谱是指记载一个家族世系及有关事迹的书籍。家谱的起始与氏族门阀制度有重要关系。自魏晋以后,谱牒之学大盛,一些士族门官都以此互为夸耀。郑樵《通志·氏族略》:“自隋唐而上,官有簿状,家有谱系。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所以人尚谱系之学,家藏谱系之书。”据统计,《三国志》裴注中所引谱牒便有十余种。魏晋时贾弼曾广集群族十八州一百十六郡族谱,共七百一十二卷。但隋唐及其以前的谱牒早已亡佚殆尽,宋、元及明代的家谱也所存寥寥。现在能见到的,主要是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家谱。

  家谱的名称很多,大体唐以前多称家谱、家传,也有叫家牒、世传和谱的,宋代又有宗谱或族谱之谓。到了明代,特别是清代以后,名称更多,如宗谱、世谱、世牒、家谱、家乘、家记、家志、谱录、谱略、大宗谱、瓜瓞谱等。有的家谱按照纂修时序,更标明初谱、老谱、新谱、近谱、续谱。至于合同姓数族为一编的往往称通谱、统谱、全谱、会谱、大同宗谱。支谱、分谱、房谱或近谱,则限于一房一派,范围要小得多。此外,还有象清朝皇帝爱新觉罗氏的家谱,叫做《玉牒》和《星源集庆》。

  明清以来的家谱,其格式均沿袭于宋代,以苏洵所创体例为本。每部家谱大体多由谱系、朝廷恩荣、祠宇、家墓、传志、艺文等几方面组成。谱系是家谱最主要部分,包括族姓源流、世系谱表、移住始末等。朝廷恩荣对凡科举中式、受命制诰,或“忠义”耆老以及节妇烈女等人物,一一加以载录。祠宇类记载祠堂及有关族规、家训、族产、义庄、义田等。家墓则指明该族祖先坟墓所在。传志和艺文收录族人行状、墓志铭、传赞及其有关诗文等著述。家谱中还往往配以图表,如世系图、世系表、祖先像、家庙图、义庄图、坟墓图等等。

  从明清两代情况看,不论著姓大族,或是支系旁派,几乎每地每一姓氏都要修造家谱,甚至连一些少数民族如回族,以及满族显贵、蒙古名门等,也纷纷修谱。中国向有“三十年为一世”的说法,故家谱多规定三十年重修一次,也有超过三十年或不足三十年的。这些,均使家谱不仅有其地区广的特点,而且在时间上有它的延续性。

  现存的家谱无确切数字可考。藏于国内外图书馆的估计约在万种以上,此外还有不少散于私家手中。在国外,收存最丰的是美国犹他家谱学会,已有万余种(其中相当部分是20世纪70年代中至80年代中在台湾搜集的家谱表)。上述家谱,从纂修时间考察,保存最多的是清代,约有数千种至万种;其次是民国,亦超过千种;明代以前则不满百种。从地区看,北方远不如南方。南方所存家谱数目尤以江苏、浙江最为突出,约占现存谱数的一半多。中国修谱的作法,也传到朝鲜、越南和当时的琉球,现在中外图书馆,往往藏有这些国家的家谱。

  谱牒之学是历史学的边缘学科,现存的大量家谱为史学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并对社会学、民俗学、人文地理和遗传学,有重要参考价值。

(来源:鞍山教育域域网资源库平台 作者:郭松义)

编辑:秋日

 
编辑:system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