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首页  | 专题首页  | 最新动态  | 研究成果  | 台湾姓氏  | 寻根图片
 姓氏源流  | 姓氏文化  | 宗祠祖厝  | 族谱钩沉  | 名门望族  | 各姓名人  | 寻根觅亲  | 好书共赏  | 常识荟萃
 
 
雾峰林宅

  时间:2006-07-26 15:11    来源:     
 
 


 


  雾峰林家花园(含下厝、顶厝、莱园)

  雾峰林家花园,与台北县板桥的林家花园是台湾旧式邸宅的两大典型,雾峰宫保第位于民生路二十四号,建于清朝同治年间,占地三甲余。而莱园是由林文察从弟林文钦所建,林文察受封为太子少保,福建水陆提督。其宅第分为“下厝”、“顶厝”及莱园三部份。下厝所建年代较早,现由林家的后裔居住,由于公宅之故,以致显得有点支离破碎,但幸未破坏,大致保持了原样,惟下厝部份走廊画梁已倒塌,有待整修,在下厝后面山丘,光绪十九年(公元一八九三年),林献堂的父亲林允卿,为娱亲而辟为花园,称为“莱园”,莱园距离林宅约一里路程,布局幽静,结构宏伟,依山环水、花木扶疏,林家租墓亦在园中,是台中十二景之一,称为“莱园雨霁”,因近年来莱园中学迁入该园之后以致风景有些被破坏,甚为惋惜。

  林家的“顶厝”,共有三落,两旁均建有护龙与外护。先入“景熏楼”,又称太子楼,该楼内构造非常精致美观,古色古香,厅堂内悬挂有林奠国画像及段祺瑞所题字联。在正厅的门上,悬有金碧辉煌的木匾一方,上书“文魁”二字,是林文钦于光绪十九年中式举人。

  “顶厝”各建筑物之间,均有小巷,以便通行,巷的两旁筑有大墙,用以防御火灾之蔓延,日据时期台湾省社会运动先驱林献堂即居于此。“下厝”为一巨大宅院,门厅悬有“宫保第”的木匾一面,金银灿烂,雕刻精致,该“厝”于光绪十年(公元一八八四年)中法战争勇将林朝栋之故居而著称。下厝的祠堂,因年久失修频临倒溃,情景荒凉,原有华丽戏台一座,现仅残留其部份础石。祠堂已倒塌大半,断垣残壁,到处可见。



  民前一年(宣统三年)三月,梁启超先生偕其女公子及汤觉顿来台游历,曾住此五桂楼,当时日本人占据台湾已有十六年,台湾与祖国完全隔绝,教育除了旧式书房外,日人所受教育,只有其殖民地政策而已,因此台湾的知识水平都停滞不前,对于当时思想、智识及国际情势如道的更有限,梁启超来台,有了“扢扬风雅”的作用,影响所及,使得台湾同胞对袓国的孺慕之情日益热切,平日在日人的淫威之下,台胞的民族心理很少有宣泄的机会。梁启超的启望崇高,号召力大,使得台湾知识分子所蕴蓄的民族情感,得到宣泄的机会,自此以后对祖国的向往,成为台省同胞在日人压制下争取政权的启端。现在台中一中的创立即与此有密切的关系。

  林家花园内林木苍郁,地形优美,近山麓处有林家上代墓园,房舍楼阁及荷地等建筑讲究,古色古香,如登林家花园前山丘,可俯瞰雾峰全景。该古迹台湾罕有,各种景色令人留连忘返。

  梁启超寄寓林家花园时,曾有诗《莱园杂咏》兹节录数首于后:

莱园:

  “人物自是徐孺子,由林不数何将军。稍喜兹游得奇绝,莱园占尽月三分。”

五桂楼:

  “娟娟华月雾峰头,汜汜风光五桂楼。传语王孙应好住,海隅景物胜中州。”

夕佳亭:

  “小亭隐几到黄昏,瘦竹高花净不喧。最是夕阳无限好,残红苍莽接中原。”

望月峰;

  “望月峰头白雾滋,南飞鸟鹊怨无枝。不知消瘦姮娥影,入夜还能似旧时。”


  日据台后台湾到处诗社林立,其中规模较大,人才较多者有台北的瀛社、台中的栎杜、台南的南社,可谓鼎足而三,雄视全台,盛极一时。台中的栎社发源地雾峰林家,现在莱园中还有一座“栎社二十年题名牌”是它的遗迹,该社是光绪二十八年(面元一九○二年)由雾峰林家的林俊堂(痴仙)首倡,初由林痴仙及其侄林南强与赖悔之结诗社,取名为“栎”,嗣后有蔡启运、陈沧玉、吕厚庵、陈槐庭、陈基六等人响应,每年于春秋佳节,聚集一堂吟咏。

  1921年,林幼春先生所撰“栎社二十年间题名碑记”记云:栎社者,吾叔痴仙之所倡也。叔之言曰,吾学非所用,是谓弃材,心若死灰,是为朽木,今夫栎,不材之木也。吾以为帜焉,其有乐从吾游者志吾帜“。由此可知栎社是一个遗民团体,而不以遗民自弃,还能不断的抱残守缺,研习所谓的弃学,淬砺品德,宏扬民族正气,从事汉学研究,保持祖国文化于不坠,用心良苦,虽受日人统治,而他们志节凛然,大大表现了生的本色。更表现了该社当时反抗恶劣环境之积极性。

编辑:秋日

 
编辑:system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