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首页  | 专题首页  | 最新动态  | 研究成果  | 台湾姓氏  | 寻根图片
 姓氏源流  | 姓氏文化  | 宗祠祖厝  | 族谱钩沉  | 名门望族  | 各姓名人  | 寻根觅亲  | 好书共赏  | 常识荟萃
 
 
台湾亲人,你们还好吗?

  时间:2008-05-06 15:04    来源:寻根网     
 
 

  昨天上午,年过六旬的卢文珍老人,带着珍藏几十年的红布 “卖身契”来到海峡导报社,讲述自己少小从台湾到大陆、两次被卖的坎坷经历。在讲述过程当中,老人不断强调希望可以通过媒体平台找到自己台湾的亲人,更加希望两岸 “三通”早日实现,可以让他亲自回到台湾寻亲。

  少小两次被卖

  由于年代久远,卢文珍老人已经不太记得自己被卖的经过了,只是记得自己从台中一个叫做“梧妻”(闽南语音译)的地方坐船到了惠安。卢文珍说,因为当时自己家里很穷,年龄大概只有六七岁,家里把他交给了惠安下坑村一个经常去台湾卖米的商贩。

  卢文珍随船到了惠安,后又被转卖到了石狮永宁镇沙美村,给当地人卢远德当儿子。而现在卢文珍收集的资料当中,还保存着当年卢家买儿子的那份写在红布上的墨汁字据,也就是卢文珍第二次被卖的“契约”。

  卢文珍回忆说,这份“红布契约”是自己长大后,不断央求已移居香港的养母卢老太太,好容易从众多废弃物当中 “抢救”回来的。照着“红布契约”上写明的情况,卢文珍曾多次去惠安找过那个卖米的商贩,但因年代久远,联系不上自己的第一个“买主”了,这也断了卢文珍寻找台湾亲人的线索。从此,卢文珍只能凭着模糊的记忆,通过人际关系网,期望可以和台湾亲人取道联系,但多年来,一直杳无音信。

  说到这里,在记者面前,这位沧桑的老人无奈地说,“要是我自己可以去台湾就好了!或许可以马上找到!”

  依稀记得家乡人和事

  卢文珍老人记得自己的原名叫做吴合宜,出生在台中,依稀记得那是一个靠海边的村子,大约是在通宵苑里(闽南语音译)附近,似乎离新竹很近。

  卢文珍说自己小时候,常常跟小伙伴沿村边铁路行走,去车站玩耍,自己家里距离车站大约一公里。有时候母亲会带上他到外婆家做客,也是顺着铁路走过去。他记得自己家和外婆家之间隔着三座山、两个山谷,而且还有铁路贯通,只是自己当时年纪小,实在记不得具体的地名以及家人的详细名称。

  卢文珍记得,当时祖母、叔叔以及自己一家人合住在一起。叔父在彰化工作,父亲叫做吴忠,在本村寺庙做神僮,母亲姓施。他被带离家中之前,母亲已经去世,其灵牌置于家中窗户上。当时的卢文珍,一家兄妹五人,大哥叫方阿、二哥叫粱阿、三哥叫格阿,吴文珍排第四,小妹叫阿琴。现在推算起来,三位兄长如今都有70多岁,小妹也已50多岁。

  希望亲自返台寻亲

  卢文珍老人说道,虽然自己现在已经搬到厦门定居了,生活条件不差,但离开台湾老家60多年了,思念心切,常常会想念远方的亲人。特别是两岸开放探亲以来,卢文珍眼见许多居住大陆的台胞先后找到台湾亲人,他自己却因为台湾住地不详,总也找不到回家的路,虽曾也托人多方联络,但皆无讯息。所以,每次想到这里,都会感慨万千,现在就是希望有热心的乡亲可以帮忙找到亲人。

  此外,卢文珍还特别期待,两岸早日实现“三通”,这样他就可以很方便地回到台湾,亲自去踏访自己的故乡,去寻找自己的亲人。“我的年纪这么大了,总是想着可以见到亲人啊!”最后,卢文珍老人显得十分激动。

  昨天晚上,本报记者已经联系金门红十字组织,将卢文珍老人的情况告知对方,希望可以借助红十字组织的力量帮助老人找到亲人。同时,我们也欢迎广大热心的读者提供线索,帮助老人与亲人见面。

 
编辑:杨永青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