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首页  | 专题首页  | 最新动态  | 研究成果  | 台湾姓氏  | 寻根图片
 姓氏源流  | 姓氏文化  | 宗祠祖厝  | 族谱钩沉  | 名门望族  | 各姓名人  | 寻根觅亲  | 好书共赏  | 常识荟萃
 
 
政协委员潘碧灵建议:将姓氏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时间:2008-03-27 13:28    来源:中国家谱网     
 
 

  “中国的姓氏就是一本博大精深的书!”谈起中国的姓氏文化,潘碧灵委员如数家珍:我国姓氏的来源大概有34类。有的以国为氏,如唐、虞、夏、商、周、秦等;有的以地为氏,如傅、蒙、池等。潘碧灵委员认为,中国姓氏的活跃是中华民族内各宗族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结果,要将姓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
   

  潘碧灵委员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变迁,姓氏这一承载着国民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的载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推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为我国资源和人口的协调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同时也使我国的姓氏资源发生了变化。”潘碧灵委员说,“强者恒强”的现象在姓氏发展变迁中也得到了应验。据最新调查统计,中国第一大姓李姓人口已近1亿人,而那些稀缺姓氏都因二代有50%的女性而可能丧失姓氏权,这种现象值得忧虑。也许用不了100年,中国社会中大姓人口越来越多,重名者越来越多,而那些稀有姓氏却不复存在,其姓氏中蕴藏的丰富的遗传信息也荡然无存。
   

  “应将姓氏的保护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畴,尤其要注意对稀有姓氏的保护。”潘碧灵委员建议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做好稀有姓氏的普查工作,全面了解、掌握和记述各姓氏源流、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及存在的问题;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定稀有姓氏的保护规划,明确保护范围;将那些人口不足10万者作为稀有姓氏,建立稀有姓氏名录体系;对稀有姓氏,国家可在生育指标上视同少数民族,借鉴少数民族的生育政策,尽一切可能保护其延存。
   

  (来源:人民政协报)

 

 
编辑:杨永青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