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首页  | 专题首页  | 最新动态  | 研究成果  | 台湾姓氏  | 寻根图片
 姓氏源流  | 姓氏文化  | 宗祠祖厝  | 族谱钩沉  | 名门望族  | 各姓名人  | 寻根觅亲  | 好书共赏  | 常识荟萃
 
 
台湾板桥林家

  时间:2006-04-12 12:19    来源:     
 
 


  板桥林家曾是台湾第一富豪,始自林平侯来台发迹,百年之后,林家仍活跃在商界。
  
  林家祖籍福建漳州,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林应寅迁台,设籍新庄,开馆收徒,揭开林家在台发迹序幕。 

  林应寅之子林平侯(1766年生)16岁来台寻父,在米商郑谷家当学徒,有积蓄后,自设商号,后在今台北县中和市置产。接着在新竹与林绍贤合办会台盐务,进而购船,从事华南至华北的近海贸易,不几年,已是一方富绅。 

  1803年,林平侯转而从政,被清政府委以“同知”官衔,在广西地方任职达七年之久。后来,他称病辞官回台,正值台湾北部的福建漳、泉及粤人相互械斗高潮时期,他挺身而出,进行排解,并于1818年全家迁今桃园大溪,在开垦购地之余,做起米、盐运输生意。他还从福建家乡招兄弟来台开垦,在桃园、宜兰、台北等地为后代留下庞大地产,成为台湾最大的地主,曾拥有5000多公顷土地。蒋介石在台墓地慈湖用地,就是林家之后林明成所捐赠。 

  林平侯还修筑“永丰圳”与“大安圳”两座水坝,灌溉遍及板桥地区,面积达1800多公顷,林家随之迁到板桥,从此后人称为板桥林家。 

  1884年,林平侯去世,享年79岁。他生有五子:国栋,家号饮记;次子国仁,家号水记;三子国华,家号本记;四子国英,家号思记;五子国芳,家号源记;字号合称“饮水本思源”。国华、国芳才气出众,以“本记”与“源记”合设“林本源祭祀公业”为林家公号,“林本源”成为林家的标记。
 
  沈葆桢治台时,与林家建立了良好关系。林国华大公子林维让在父亲于1857年去世后掌管家业。在此前后,林家资助政府兴办矿务与海务,林家先后对公益捐助总计达200多万两白银。 

  刘铭传治台后,委任林维让之弟林维源为抚垦总局总办,负责全省开垦事宜。因其在平乱与土地清丈中表现杰出,于光绪十六年被授予“太仆寺卿”。随后,林维源进入茶业,创办“建祥商号”,成为台湾最大的茶商。接着,他与李春生等人创立建昌公司,合建洋楼,进行出租。同时林家与雾峰林家均是樟脑事业的大商。 

  林维源对好友清代名臣盛宣怀在苏州的“留园”印象深刻,乃仿留园在台建立林家花园。林还曾投资盛宣怀主持的招商局,持股三分之一。后来,林维让长孙林熊征娶了盛宣怀之女。林熊征也是林家一代名人,曾设“薇风会”,以奖学金方式资助台籍青年赴日留学,其中留日学生中以后来台湾政经界名流吴三连与连震东(连战之父)为最有名。他还参与盛宣怀主持的汉冶萍公司的经营。 

  林维让的二公子林尔康则娶了宣统的师傅陈宝琛的妹妹陈芷芳。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林尔康去世,有孕在身的陈宝琛太太来台祭典,与也怀孕的陈芷芳指腹为婚,美愿成真,林家遗腹子林熊祥与陈宝琛之女陈师桓结婚。林熊祥的两位姐姐林慕安与林慕兰分别嫁给沈葆侦与严复后代。 

  甲午战争爆发后的第二年,台湾反日人士成立“台湾民主国”,推林维源为议长,但他谢辞,走避厦门,住在鼓浪屿别墅,在台林家地产大多被日本人征收。1905年,他在厦门去世。 

  日据时代,因与日人关系良好,林家事业仍有较大发展。与林维源有交情的台湾民政长官后藤新平(后主持满州铁路)在台推动制糖工业,林家便于1909年成立林本源制糖会社,林鹤年任社长,林熊征(林尔康的大公子)任副社长。林鹤寿是林平侯的曾孙,其父是林维得(林国芳的养子)。在林维源回厦门后,林家在台事业由林彭寿(林维得长子)经营,但因早逝,而由弟林鹤寿继任。该制糖会社后被日本人控制的盐水制糖会社合并。林熊征担任董事的事业还有台北制油(1910年)、台北制糖(1910年)、大同米谷(1913年),并于1911年担任日人创办的“台湾日日新报社”监察人。 

  1919年到1930年间,林家又相继创办了许多企业,包括台华兴业信托(1919年,社长林嵩寿)、建兴公司(1919年,社长林熊祥)、大永兴业(1921年,社长林熊征)、林本源柏记产业(1922年,社长林柏寿)、朝日产业(1922年,社长林熊祥)、大有产物(1923年,社长林熊祥)、林本源松记建业(1923年,社长林松寿)、林本源维记兴业(社长林祖寿)、林本源彭高产业(1925年,社长林忠,林彭寿之子)与鹤年产物(1925年,社长林鹤寿)等。 

  林维源除原配夫人外,还有9个妾,子女众多,其中尔嘉、祖寿、柏寿与松寿四公子较有名望。 

  宣统元年,林熊祥的岳丈陈宝琛在福建筹建铁路时,担任督办,聘林尔嘉(林维源次子)协助,测绘、丈量、借款、征地等,并出资半数,但后因铁路国有化而大受影响。父亲避居厦门后,21岁的林尔嘉被清政府委派为厦门保商局总办,任期6年,制定土地卖买章程、华洋交易规则,组织商民义勇队等,颇有影响。他还投资30万元,于光绪三十二年由厦门商会成立电器通用公司。他还曾被宣统皇帝聘为度支部(财政部)审议员。民国成立后,林尔嘉被推选为临时参议院候补参议员,但他托病而未就任,此后在鼓浪屿建一所别墅安养。1915年,许世英主持闽政时,他又出任“政治讨论会”会长;段祺瑞执政后,他被任命为华侨总会总裁,他又婉谢不去。次年,林尔嘉被推为厦门市市政会会长,任期四年,建树颇多。另外,在清末开始,他一直担任鼓浪屿工部长的华洋董事,处理当地十国领事馆及公共租界的有关事宜,并组织领导华民议事会,任职长达14年之久。 

分页符图标,请勿在代码中对其进行修改,否则可能会造成错误而不能使用!

  台湾光复后,林尔嘉回到板桥林家,与台湾社会名流、文人组成“小壶天吟社”,以吟唱作诗度过晚年,1951年冬去世,享年77岁。 

  林尔嘉之子林崇智一直热心于文教事业,曾任南山中学校长,晚年主持林柏寿捐资设立的“林本源中华文教基金会”。林尔嘉的另一公子林景仁因曾任职伪满政府欧美司司长而为林家留下另一污点。林景仁于1940年10月因病去世。 

  林尔嘉之弟林柏寿出生于厦门,先后在日本、英国与法国留学,于1918年创办柏记产业,1923年倡设台湾商工银行。林柏寿还在阳明山成立兰千山馆,收藏文物。
 
  林柏寿之弟林松寿曾任交通署长,1923年返台后设立林本源松记建业,自任社长;次年回到厦门,1944年7月去世,年仅47岁。 

  林嵩寿(林维得三子)曾创办信托公司,并于宣统元年创办博爱医院,1914年交由林柏寿管理,后赴上海办理制糖会社事务,四年后返台筹设嵩记殖产业株式会社,并与兄鹤寿创办鹤木产业。 

  林熊征、林熊祥与林熊光则是林维让二公子林尔康的三个儿子。 

  林熊征于1915年担任盛宣怀创办的中国汉冶萍煤矿工厂董事,后参与创办华南银行,台湾光复后,任华南银行筹备处主任,内定董事长,但不久即于1948年11月去世。林熊征去世后,林家后代遵其愿设“林熊征学田基金会”与“薇阁育幼院”。林熊征的单传儿子林明成仍活跃于商界,是台湾水泥公司的董事与永琦百货公司的董事长。 

  林熊祥,生于光绪二十一年,1917年赴日东京留学,与日后昭和天皇裕仁是同学,回台后主持建兴株式会社,还担任台湾商事、南洋仓库等公司董事、台湾制冰监察人、大有产物社长,另担任过北京图书馆助理研究员。台湾光复后,他曾与辜振甫等人参与台湾独立活动而一度被捕。后来,他主持编篡完成“台湾史通志稿”,成为后人研究台湾史的重要文献。他的公子林衡道是台湾有名的历史学家。 

  林熊光,光绪二十四年出生于鼓浪屿,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于1923年回台,创办大成火灾海上保险株式会社,并出任社长。1930年,朝日兴业株式会社在东京设立事务所,林熊光从此定居日本。台湾光复后,他返回台湾,从事文物收藏。1974年3月逝世,享年74岁。 

  台湾光复后,林家在政商界较为活跃是林柏寿。1955年,台湾“立法院院长”张道藩率领的赴日“亲善团”,林柏寿被选为产业界代表前行。在台湾水泥公司民营后,林柏寿出任首届董事长,辜振甫、陈启清(高雄大地主陈中和之子)、林犹龙(林献堂公子)、颜钦贤只能任董事,可见林柏寿地位之高,他一直任职到1973年,最后将大权交给辜振甫。现在林家仍是台湾水泥公司的主要股东之一,林祖寿的儿子林宗毅与林熊征的儿子林明成均是该公司董事,林宗毅的哥哥林宗贤则是监察人。林柏寿还先后出任中华开发信托公司与中国国际商业银行董事长。 

  林柏寿的儿子林宗贤在台湾光复后曾任板桥镇首任镇长,后被推选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国民党退台后任国民党台北市“委员会委员”,长达20余年,在地方建立了林家的势力。1961年,他捐出林家花园近万平方米的土地,加上政府拨款,对林家花园进行整修,成为一观光圣地。

(来源:《台湾政商家族》)

编辑:秋日

 
编辑:system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