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雅尔塔会议 (1945.2)

  时间:2005-08-11 17:09    来源:     
 
 



雅尔塔会议上的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中)、丘吉尔(左)、斯大林(右)


  1945年2月4~11日,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为协调最后打败纳粹德国的军事行动、商定处置战败德国的基本原则、迫使日本尽快投降、战后世界安排等问题而在苏联克里木半岛的雅尔塔举行的国际会议。

  雅尔塔会议签署了《苏美英三国雅尔塔会议公报》、《雅尔塔会议议定书》和当时未予公布的《雅尔塔协定》等文件。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包括:

  关于德国问题。三方就苏德战场和西欧战场的军事形势交换了情报,制订了从东、西、南、北四面对德国心脏地区进行新的更强有力打击的协同作战计划,讨论了德国无条件投降条款和处置德国的基本原则。三国的宗旨是:消灭德国的军国主义与纳粹主义,保证德国从此永远不能破坏世界和平;解除德国一切武装力量的武装;拆除或销毁德国全部军事装备;铲除或管制德国全部曾用于军事生产的工业;永远撤销曾一再极力复活德国军国主义的德国总参谋部;公正迅速地惩处一切战争罪犯;废除纳粹党、纳粹的法律、组织与制度,从德国人民的公共机关和经济、文化生活中消除一切纳粹主义与军国主义影响。三国共同决定:在德国无条件投降后,将各自占领德国的一个区域;成立由三方最高司令组成的中央管制委员会,负责互相协调行政管理和监督工作;英美占领区将划出一定区域交由法国占领,并邀请法国参加管制委员会。三国首脑认为,同盟国家在这场战争中所受损失应由德国用实物赔偿,并以三种形式进行。三国商定,在莫斯科设立由三方代表组成的赔偿委员会,以苏联的建议为基础,讨论制订详细的赔偿计划。

  关于波兰问题。会议争论的焦点是波兰政府的组成问题。三方最后达成协议:现今在波兰执行职权的临时政府应该在更广泛的基础上实行改组,以容纳波兰国内外民主领袖;改组后的波兰政府应保证尽快举行自由选举。关于波兰边界问题,三国首脑认为:“波兰的东疆,当依照寇松线,而在若干区域应作出对波兰有利的自5公里到8公里的逸出。”关于波兰西部边界,苏联坚持以西尼斯河为界,英美则主张以奥得河─东尼斯河为界,最后达成协议:“波兰必须在北方和西方获得广大的领土让予”(即从德国获得领土补偿),其让予范围当于适当时机征询新波兰全国统一临时政府的意见,其最后定界应待和会解决。

  关于联合国问题。会议解决了1944年8~10月敦巴顿橡树园会议上遗留的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表决程序和创始会员国资格问题。会议还决定,由美、英、苏、中、法五国发起,于1945年4月25日在美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成立大会。

  关于苏联参加对日作战问题。会议期间,苏美首脑就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时间及政治条件进行了秘密谈判。罗斯福同意采取步骤帮助苏联收回日俄战争中沙皇俄国失去的权益,作为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会议结束时,三国背着中国在苏美协议的基础上签订了《雅尔塔协定》。协定规定,在德国投降及欧洲战争结束后两个月或三个月内,苏联将参加对日作战。

  雅尔塔会议对于缓和盟国之间的矛盾、加强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协调对德日的作战行动、加速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进程以及战后惩处战争罪犯、消除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势力影响等起了重要作用,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会议背着中国政府作出的有损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决定,是大国沙文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表现。 



(责任编辑:齐晓靖)

 

 
编辑:system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