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台革命团体推动民众的抗日活动和台湾的光复

  时间:2005-10-25 17:54    来源:     
 
 


  1941年12月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宣战后,中日间一切条约包括割让台湾的《马关条约》被宣告废除,使收复台湾获得了法律上的根据。1942年4月,在台湾革命同盟会的积极推动下,重庆掀起了群众性的光复台湾运动(或称台湾复省运动)浪潮。

  此后,每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订之日和6月17日所谓“始政纪念日”,定为“国耻纪念日”,每届此二日,台湾革命同盟会及台胞其他团体都开会纪念,宣传光复台湾的言论。1943年4月17日,同盟会发表《为〈马关条约〉48周年纪念宣言》和《告祖国同胞书》,6月17日,又发表《为纪念“六一七”台湾沦陷日宣言》。

  1944年、1945年的4月17日和6月17日,台湾沦陷49周年、50周年纪念日,同盟会继续进行纪念活动,宣传抗日与光复台湾运动。早在1943年9月,同盟会已出版《台湾问题言论集》,收集有关台湾革命和收复台湾的文章20篇,以促进革命团体的统一运动,并提供祖国当局决策参考。同盟会机关报《新台湾》、《台湾民报》及台义队的《台湾青年》,也发表复台文章。从上述介绍可以看出,1942年4月掀起的光复台湾运动的浪潮汹涌澎湃,一浪高过一浪,具有很大的规模,震动全国,影响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台湾革命团体在大陆宣传抗日与光复台湾的同时,同盟会所属的行动队也于1942年6月开始对厦门沦陷区进行3次武装突袭。1942年4月间,同盟会领导谢南光亲赴漳州,与预九师共商武力袭厦事,得到部队同意,武器、交通船及指挥由九师负责,武力由台湾志士担任,共分3组,先后破坏厦门兴亚院、油库。

  第一次突袭发生于6月17日,突击队向敌军指挥部兴亚院投掷了数百枚炸弹,兴亚院陷入一片火海之中。行动队又在厦门大街小巷散发抗日传单,市内秩序大乱。第二次突袭发生于6月30日,对厦门虎头山日本海军油库发动突袭,日军遭受沉重打击。第三次突袭发生于7月1日,日本侵略者当晚在公园举行伪市府成立3周年庆祝会,突袭队员从各个角落向会场投掷手榴弹,数十枚手榴弹在会场爆炸,当场毙伤敌伪军数十人。

  台湾革命同盟会所组织的对厦门几次袭击行动,在当时全中国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中,当然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它的政治意义却是伟大的,它以实际行动向日本侵略军表明台湾人民是不甘屈服的,敢于反抗强敌日寇。正如台湾学者李云汉所评述:“这样轻微的突击不会构成对敌人的严重威胁,但在心战的效果上影响极大。这是台湾人对日本侵略者的武力攻击,说明了台湾人对日寇的深仇大恨。”

  正是由于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抗日,才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既收复了大陆大片失地,也收复了1895年被割让的台湾。(来源:福建日报 作者: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 陈在正 )

  (责任编辑:清水)

 
编辑:system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