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不能忘却的历史——纪念台湾光复60周年》第二集 百折不挠

  时间:2005-10-25 14:23    来源:     
 
 


  这是日本霸占台湾后,在1919年建成的“台湾总督府”,是日本侵占台湾期间台北最宏大的建筑,红砖、碧瓦、花岗岩,正门上方原为九层楼的高塔。据称,这是日本殖民统治者为了向台湾人民显示所谓日本帝国的威严而建造的。

  1895年6月17日,日本首任“台湾总督”桦山资纪在台北主持了所谓的“始政仪式”,它标志着日本在台湾殖民统治的正式开始。

  在此后50年的殖民统治中,日本共派出19任“台湾总督”,在台湾实施殖民统治,并进行疯狂的经济掠夺和文化侵略。

  为维持在台湾的殖民统治秩序,“台湾总督府”于1896年发布了《有关施行于台湾之法律文件》,此文件编号为“第63号”,它就是臭名昭著的“六三法”,它确定了日本“台湾总督”独裁权利和专制的地位,并以此为依据陆续出台《匪徒刑罚令》、《保甲条例》等一系列镇压台湾人民反抗斗争的法令。

  所谓《匪徒刑罚令》规定,日本军队、军警对反抗民众可以随时抓捕镇压,不用审判,格杀勿论。

  而《保甲条例》更是采用残酷的封建连坐法,“一人有罪株连亲邻”,让台湾人民相互监视。

  1897年,日本第三任“台湾总督”乃木希典在台湾实行了“三段警备制”,是由军队、宪兵、警察三者协力镇压统治台湾人民。

  这遍及全岛各个角落的警察,使台湾社会笼罩在高压和血腥的恐怖气氛之中。

  而血腥的镇压并不能消除日本统治者的恐惧,他们又在台湾纵容鸦片毒祸的蔓延,以此来削弱台湾人民的抗日斗志。为此,在1897年1月,日本派驻第三任“台湾总督”乃木希典颁布了全世界闻所未闻的《台湾鸦片令》。

  【采访】台湾社会学者 丘秀芷

  他最可恶的一件事情就是《鸦片条例》,鸦片专卖,可以抽鸦片。就是说我给你鸦片鉴札,鉴札就是执照,你可以卖鸦片。你台湾人可以卖鸦片给台湾人,日本人可以卖鸦片给台湾人,台湾人卖鸦片给日本人就是死刑。

  1919年,日本殖民当局以为对台湾殖民统治已经稳定,为把台湾建成“理想的殖民地”,提出“内地延长主义”政策,就是把台湾视作日本本土的延伸,日本本土法律适用于台湾,企图将台湾变成日本的领土,使台湾人民变成日本的“顺民”。

  为弥补本土资源的匮乏,确保军事侵略与扩张的需要,日本侵略者对台湾丰富的资源进行了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掠夺,其疯狂程度举世罕见。

  日本霸占台湾之后,最先盯上的是制糖业,先是大肆屠杀和驱逐民众,而后又借“土地调查”、“林野调查”为名,强行夺得土地,台湾96%的山林、14%的耕地落入了日本人的手里。凭借这些强占的土地,日本殖民统治者建立了大片的甘蔗种植园、兴建大型制糖厂。据统计,到20世纪20年代末,日本控制了台湾制糖业87%的资本和84%的销售量。而每年90%以上的台湾糖输入日本,日本殖民当局还规定,蔗农生产的甘蔗只能卖给日本控制的制糖会社。

  【采访】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 陈孔立

  所有的定价全部公司定,要多少钱就随他了。有一个记载,100斤的甘蔗卖多少钱,才6毛钱,种一万斤的甘蔗拿去才60块钱,而成本多少,成本要500块啊,所以你看看这个是糖业王国是日本的糖业王国,对台湾人民来讲是一种非常强烈的很残酷的剥削。

  台湾人民的土地与血汗就这样化为一船船蔗糖,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日本,使日本制糖业获得了巨额利润。在台湾,至今还能看到这些仍然散落在各地大大小小的制糖厂遗址,运送甘蔗的轻便铁道,它们都是日本殖民统治者疯狂掠夺台湾的见证。

  为了满足日本国内人口增长和侵略扩张的需要,日本统治者还在台湾大力开展稻米生产,修建了多处农田水利设施,对水稻的品种进行改良。在台湾同胞的辛勤耕作下,台湾的稻米产量迅速增长。

  台湾的稻米产量年年提高,而台湾人均稻米消费量却逐年下降。在战争年代,台湾人被迫勒紧裤带,大部分人只能以劣等米和地瓜为主食,挣扎度日。

  【采访】台南关岑社区发展协会理事长 毛春寿

  那个时候我们非常困难,东西没有,也没有米吃,都是吃那个地瓜。

  然而,日本殖民统治者却将稻米源源不断地运回日本。 1935年,台湾有99%的大米、96%的砂糖和92%的香蕉被强行输往日本。台湾成为日本军国主义对外侵略的重要原料基地。

  日本殖民统治者为弥补本土资源匮乏,还在台湾进行毁坏性开发,大片的森林被砍伐,造成了台湾资源的巨大损失。为了更方便地攫取资源,从20世纪初起,日本殖民统治者还打着“建设台湾、造福台湾”的幌子,在台湾修建铁路、公路和港口。

  这些所谓的各种建设不过是为了加强掠夺和控制:修铁路、建港口,是为了方便向日本运送木材和各种资源,更便于调动军队;推广电报、发展通讯,为的是加强对台湾的控制;兴建水利,是为了增产甘蔗和水稻,向日本提供更多的大米和蔗糖。

  【采访】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副教授 陈小冲

  他所谓的建设并不是为台湾人谋福利,而是为了更有效地来掠夺台湾。比如说,他想从阿里山上掠夺走木材,他就必须修一条路。那么日本人走了之后,这条路就留下来了。这就是所谓的日本人在台湾所留下来的遗产。

  当这些铁路、公路与桥梁血管般地铺满了台湾,岛上的资源就如同抽血似地流出体外,流往日本,这就是日本在台湾建设的真正目的。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军国主义为加紧对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的侵略扩张,对台湾的掠夺更为疯狂。除了经济掠夺外,还开始掠夺台湾的人力资源。大批台湾青年被征集到日本,充当飞机厂、造船厂的劳工。由于兵员枯竭,日本殖民者设立了各种 “战士训练所”, 建立形形色色的“挺身队”、“义勇队”、“奉公团”,对台湾青少年进行军国主义训练,驱赶台湾民众去为所谓“大东亚圣战”卖命。从1937年到1945年,日本从台湾强征了20多万人充当军夫或者军人,到战场上充当炮灰。

  【采访】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 胡佛

  日本人要求台湾人参加这个战争。拉你去做叫军夫,就帮他做杂事情,就是烧饭、运粮食,扛军火,是二等公民,或者一些底层的志愿兵,或者做一些工人,把他们征到日本去呀,到飞机工厂去做工人。

  被日本强征的台湾兵,不仅被送上南洋的侵略战场,有些还被恶毒地驱赶到大陆战场,充当日本军国主义的炮灰。

  被日本侵略者诱骗或驱赶到战场上的,还有很多台湾原住民青年,他们被日本军国主义叫做所谓“高砂义勇队”。他们当中的3万多人战死在南洋的战场。而这些冤死的台湾原住民士兵的灵位,居然被日本军国主义放在“靖国神社”。

  2005年6月14日,高金素梅率高砂义勇队遗族代表60多人,到东京靖国神社、大阪高等法院讨公道,要求撤下台湾原住民族高砂义勇队死者的亡灵,并要求日本政府赔偿并公开道歉。这是她3年间第7次来到这里。

  【采访】台湾原住民民意代表 高金素梅

  为什么我们要去,因为被害人跟加害人绝对是不可以放在一起的。我们是被害者,是因为你们来殖民统治我们,因为东条英机发动二次大战,所以才会有这么多的高砂义勇队一拨一拨地被送到南洋去牺牲了生命。靖国神社并没有取得家属的同意,就把我们的祖灵放在里头。这是不尊重我们的文化权,那更何况从1895年开始,对于原住民的这种伤害,到现在还是没有被遗忘的。

  据不完全统计,日本侵占台湾五十年共掠夺了:

  总产量55%以上的稻米

  总产量90%以上的蔗糖

  超过千万立方米的珍贵木材

  价值超过亿元的黄金

  台湾沦为殖民地后,日本统治者不仅在政治上残酷统治,在经济上进行敲骨吸髓的榨取,更在文化上不断渗透,企图让中华文化在台湾消亡,以日本文化取而代之。日本殖民统治者先是推行“同化运动”,在中国全国抗战爆发后,更是变本加厉地推行摧残台湾民众心灵的 “皇民化运动”。

  【采访】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 胡佛:

  我们了解我们中国文化,非常崇拜我们祖先的,你要把这个东西通通切割得很干净,把你最后一点点脐带的联系也要给你割断。要你把你祖宗牌位拿出来,家家拿出来摆在一起,举行日本人的神道仪式,神道仪式就是用火去烧,烧掉以后你就拿一个叫神宫大麻,拿回去以后就摆在你原来祖宗龛子的地位。

  1937年8月,日本殖民当局发表“皇民化”声明,声称要从外表到内心两个方面,彻底除去台湾的中华传统文化、改变台湾人民的思想信仰和民风民俗,要消除台湾人民的祖国观念,将台湾人改造成所谓“日本顺民”。

  【采访】台湾作家 陈映真

  皇民化有几条,第一个,在宗教上废除从中国来的民间信仰,妈祖这些都不准拜,拜日本的国教天照大神,宗教上面有神社崇拜,所有的庙宇都没有了,这当然是根除中国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传统信仰的做法。第二就是语言;他鼓励你讲日本话,你讲日本话门口就可以挂一个牌子,那么你可以得到一点好处,战时配给的时候,可以多配一点东西。这是语言的同化,第三个就是创氏改名;氏就是伏羲氏、神农氏的氏,重新创造一个姓跟名,就是把中国名字改成日本名,可是中国人毕竟是中国人,很多人创氏改名还尽量想保持中国的痕迹。比如姓陈的,没办法,叫安东,因为陈有个“东”字嘛。

  日本殖民当局还下达了撤销台湾所有学校汉文科、废止各种报刊中文版,禁止使用汉语,同时还规定了不学日语征收罚金的惩罚措施,还规定公务场合如果不用日语者立即解职。

  【采访】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 周青

  日本人向学生灌输军国主义思想,不叫我们中国人,不叫我们中华民族,支那人!是这样的,支那人是怎么样偷懒、怎么样愚蠢。主要是给我们灌输这样的东西,不让我们去想祖国,老师走过来我们讲日语,老师走过去之后,台湾孩子之间就讲台湾话(闽南话)。

  那时的台湾,人们被强迫穿着日式服装,参拜日本神社,学习日本的礼节和生活方式。日本殖民当局还下令:台湾家庭必须使用日本的风吕(澡盆)、便所、塌塌米,妇女必须穿和服;行礼要行日本90度的弯腰礼;结婚要在日本花嫁神前结婚;埋葬要以皇风化安葬式。日本殖民者还把手伸进原住民的聚集地,改变他们的民族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强行推广“皇民化”。

  日本人推行“差别”教育,台湾同胞进入水平较低的公学校,日本人进入师资、经费充足的小学校,原住民儿童只能进“蕃童教育所”,学校教的是日语,课堂上讲的是日本的历史和天皇的神圣,要求台湾学生面朝天皇的像片致敬。

  【采访】林云(台胞)

  在公学里面,日本鬼子强迫我们每天早上都要朝拜什么天皇,但是回到家里,父母亲、我们的老祖母就教我,我们的老家是在唐山。

  【采访】原台中市彰化县鹿港镇小学校长 丁桢祥

  因为他们日本人是限制我们台湾人教汉书的,有很多鹿港人还是在家里开私塾,教五、六个、十几个小朋友,大人也有的学那个汉文,但是被知道了都会被禁止的,有时还会被抓去关起来。

  和服裹上了台湾同胞的身体,屈辱的阴影罩上了台湾同胞的心灵,但是骨髓里积淀的毕竟还是祖宗留下的中国文化。在台湾,保存、复兴汉语的运动一直在进行。在没有日本人的场合,依旧是中华文化的天下。

  时至今日,“皇民化”的阴魂仍然不散,岛内“台独”势力竟然要大幅削减中文课程,把中国文学列为外国文学,甚至把孙中山说成是外国人,在台湾社会大肆推行去“中国化”。

  【采访】中国社科院台湾史研究中心主任 张海鹏

  日本人在统治台湾的期间到后期推行“皇民化运动”,实际上是要改造台湾的中国人的人性,是要改造台湾的中国人对中国文化、中国历史的认同感。那么,如果我们再回顾到今天,像李登辉,像一些台独势力,他们鼓吹所谓去“中国化”,那这个目的,也是要把台湾的中国人,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去掉,那从这个角度说,李登辉也好,“台独”势力也好,他们的去“中国化”和当年“皇民化运动”当中的“去中国化”不是异曲同工吗?

  就是在日本殖民统治者强行推广“皇民化”的岁月中,台湾同胞为了保存祖国文化,抵制日本殖民者的文化侵略,许多仁人志士挺身而出,不顾禁令、不惜以毕生精力,致力于中华文化的研究与传播。

  史学家连横,就是其中的一个典范。在日本殖民统治的年代里,他潜心编纂《台湾通史》;搜集整理台湾方言;他用文化,同样进行着反抗日本侵略的斗争。

  他说:“我辈台湾人,凡台湾之历史、语言、文学,皆当保存之,宣传之,发扬而广大之,而后足以对我先民。”“文化在,则民族精神不泯”。

  【采访】连蕙心(台湾师范大学图文传播学系副教授、连横曾孙女)

  让台湾的人慢慢培养出他们的想法,说他们是日本人,就是像我曾祖父他那一代的人,那是一个他很不能够接受的一个事实。当然就是说,对他们那种文人是很痛苦的一个事情,他们觉得说,这等于是一个文化不是指人、种族的一种抹杀,是你整个文化的消灭。他那个时候就做了很多事情,包括到福建省去办报。主要是希望就说唤起一些同胞的抗日的一些理念。他也在台湾也开过一个书店,那个书店叫“雅堂书局”,卖的都是汉文的书。

  1919年,祖国大陆爆发了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在这场运动的直接影响和推动下,台湾的新文化运动也蓬勃兴起,一批又一批的台湾知识分子,纷纷拿起笔来,为唤起台湾大众的民族意识,揭露日本殖民统治的残暴,为家乡被强占、同胞被欺侮愤而呐喊。林献堂、蒋渭水、赖和、杨逵等人就是台湾知识分子反抗日本殖民文化的代表。

  林献堂(1881-1956),字灌园,台湾省台中县人,出身名门望族。林献堂积极从事民族自治自救运动,将废除日本殖民当局在台湾的独裁专制法律确定为首要运动目标,以此除去台湾百姓的桎梏,削弱日本殖民当局独裁专制的权力。

  1920年近百名台湾籍日本留学生在东京成立新民会,在会长林献堂的率领下,开始了长达13年之久的台湾议会设置请愿。 1921年10月,拥有1000多名会员的台湾文化协会在台北成立,林献堂和蒋渭水成为协会领导人,林献堂以呼吁台湾民主权利为主题的演说轰动一时。

  【采访】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 王晓波

  到了20世纪20年代,台湾也经过日本将近25年的统治,这些台湾知识分子在考虑如何来解放自己殖民地的地位。我们中华民族,需要文化,需要知识,需要启蒙.

  蒋渭水是台湾反抗日本殖民统治政治运动的先驱者,台湾文化运动领袖,台湾民众党领导人。他18岁考入台湾医科学校,秘密加入中华革命党。蒋渭水希望用文化启蒙的方式,让台湾的乡亲觉醒,能够以民主的思想、强健的体魄去争得自由。

  目睹满目创痍的台湾,身为医生的蒋渭水满怀悲愤写出这份患者为“台湾”的病历,然而他又充满信心地为宝岛写出了一剂药方。

  蒋渭水这样写到;患者为“台湾”,遗传来自黄帝、周公、孔子和孟子等人。“我诊断台湾人所患的病,是知识的营养不良症,除非服下知识的营养品,是万万不能愈的。文化运动是对这病惟一的原因疗法,文化协会,就是专门讲究并实行原因疗法的机关”。

  蒋渭水深刻体会到,在日本的殖民统治下,台湾同胞更加需要团结。 1927年,他向台湾民众喊出了 “同胞须团结,团结真有力”的口号。

  蒋渭水致力于台湾文化启蒙和政治斗争运动,积极支持台湾工人运动,推动成立全岛性的台湾工友总联盟,组织反抗日本资本剥削和殖民当局的专制统治。他是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台湾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者和领导者。因积劳成疾,蒋渭水39岁就英年早逝。

  在祖国大陆抗日斗争形势的影响下,台湾人民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政治、社会和文化运动,在沦为殖民地的台湾,同样建立起了一条以文化启蒙为起点、以知识分子为主导、以全岛组织化活动为形式的反日民族统一战线。

  虽然日本殖民统治者为同化台湾想尽了办法,但永远拔不掉台湾民众心中那中华文化的根!许多日本殖民统治者也只能哀叹:日本能够占领台湾的土地,但永远不可能征服台湾民众的心。

  【采访】台湾史研究会会长 尹章义

  日本人有一本书叫台湾《警察沿革制》,这本书的序言里面讲,他说:“我们日本人统治台湾40多年了,台湾人一心想的还是她的祖国,他们把日本话当作外国语言。台湾人还是一心一意地想做中国人,不愿意做日本人……”

  台湾中部的埔里,峰峦起伏,丘陵绵延,盆地平坦,河川蜿蜒。先人有感于这秀美的景色,为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水沙连”。

  雾社位于埔里以东海拔1200多米的高山地带,因时常有山岚雾气而得名。这里是勤劳勇敢的台湾原住民同胞世代繁衍生息的地方。

  日本殖民者对此早已垂涎。从1898年就开始制定对这些少数民族的征服计划,武力讨伐达120多次,遭日寇杀害的原住民同胞就有一万一千人。与此同时,日本殖民者还采取离间手段,挑动原住民各部落进行仇杀。

  【采访】台湾原住民民意代表 高金素梅

  不准我们讲原住民的话,不准我们穿原住民的衣服,那你必须穿日本人的衣服,你必须讲日本人的话,

  日本殖民者将原住民居住的地区称为“蕃地”,称原住民为“蕃人”。禁止原住民与外界联系,设立的封锁网长达400多公里,并通上高压电。日本警察随意收缴原住民的猎枪,毒死猎狗,夺取土地;强迫原住民从事修路、运输等繁重的劳动,甚至逼着原住民上山砍伐他们视为守护神的圣树。

  日本殖民者还强迫原住民接受奴化教育,学日本歌,跳日本舞。他们打着“和蕃婚姻” 的旗号,强娶原住民女子做妻妾。蕴藏在原住民内心的仇恨日益激涨,终于在1930年爆发了“雾社起义”。

  马赫坡社是雾社十一个泰雅族群中的一个大社,他们的首领莫那鲁道身材高大魁梧,性情秉直刚烈,在雾社的族群中有着很高的威望。

  十月的一天,马赫坡社的鲁比.巴万姑娘出嫁,莫那鲁道和两个儿子都来参加婚宴。这时,日本警察吉村路过这里。莫那鲁道的长子塔达欧莫那按本民族习俗给吉村端上一碗酒,没想到骄横的吉村却用手杖打翻酒碗,还挥舞手杖殴打塔达欧莫那。塔达欧受到了侮辱,和弟弟巴沙奥一起冲上去,把吉村推倒在地,并狠狠地揍了他一顿。

  一贯欺压泰雅人的吉村恼羞成怒,借口莫那鲁道等人要聚众造反,扬言要处死塔达欧?莫那及弟弟巴沙奥?莫那。消息传出,群情激愤,饱受日本人奴役的雾社族群,决心在莫那鲁道的率领下揭竿而起,不惜以死抗争。

  1930年的10月27日,日本殖民统治者为纪念死在台湾的北白川宫能久亲王,要在雾社的公学校举行运动会,在这里的日本殖民者都将参加。莫那鲁道决定把起义时间定在这一天。

  10月27日凌晨,以莫那鲁道为首领,马赫坡社为首的雾社地区六个泰雅部落1200余人的武装起义开始了。他们先切断了电话线,破坏了进山的交通要道,铲除了十余个警察所,夺取了大批枪械弹药。

  上午8时,运动会开幕,当日本殖民者奏乐升旗,唱起日本国歌时, 一个泰雅青年突然冲入会场,举刀砍下了台中州“理蕃”课顾问管里正卫的头。会场立刻大乱,日本人殖民者惊慌失措,埋伏在学校四周的泰雅勇士怒吼着杀入会场,刀枪剑戟直指在场的日本殖民者,刹那间这些不可一世的“统治者”血肉飞溅,这场震惊世界的雾社反日武装起义开始了!

  日本殖民者在遭到这一沉重的打击之后,立刻开始了疯狂的反扑,调动驻扎在台湾各地的军警部队5000多人,对人口仅2000多人的雾社进行扫荡。他们还调来火炮和各种新式武器,集中向抗日泰雅人的阵地猛轰;同时还不惜动用飞机,对雾社狂轰滥炸。

  莫那鲁道决定将族人撤进大山,准备与日寇做长期的周旋。日本殖民者惨无人道地对雾社山区施放毒气弹,许多泰雅勇士和妇女、儿童中毒而死。山林谷地毒气熏天,到处尸首累累。事隔半年之久,人们仍不能进山。

  【采访】台湾原住民民意代表 高金素梅

  雾社事件除了用枪炮之外,还用最可怕的毒气,就是飞机飞上上空把这些毒气放下去,我们勇敢的战士们就死在毒气下。

  许多泰雅妇女为了让丈夫和儿子心无牵挂,勇往直前,她们毅然自尽。

  就在1930年12月8日这一天,弹尽粮绝的泰雅勇士与自己的亲人们就在马赫坡的这个岩窟里,唱着古老的灵歌饮酒诀别,所有的人都从容地洗净面庞,整好衣衫,走进养育自己的丛林,在被祖先奉为神灵的大树上引颈自缢。他们死时都用布蒙住自己的脸。祖训说,这样就能转世重生,还做山林的后代,还是泰雅人的子孙。

  当日军终于迈进丛林,站在这一具具生命早已远离的躯体前,却依旧让他们惊恐战栗。

  雾社起义四年之后,一位猎人在密林深处的岩石缝中,发现了莫那鲁道。这位抗日英雄高大的身躯虽已化做了白骨,但怀中却还紧紧搂着一支斑驳锈蚀的步枪。

  对莫那鲁道恨之入骨的日本殖民者闻讯后,随即将其遗骸在公众场合暴尸展示,以泄愤怒;后又将莫那鲁道遗骸送到台北帝国大学当作研究标本。一直到台湾光复后许多年,人们才打听到莫那鲁道遗骸的确切下落,这位泰雅抗日首领殉难四十四年之后才得以魂归故里。

  雾社起义是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和压榨政策的一次大爆发。雾社起义的枪声震惊了台湾,也震惊了日本,它宣告了日本殖民统治者对原住民“理蕃”、“日化”政策的破产。雾社起义也向世人宣告;即使当时台湾已沦陷了35年,但台湾人民反抗日本统治的斗争依旧没有停止。

  1937年7月7日,全国抗日战争爆发,从长城内外到大江南北,从国内到海外,千千万万中华儿女一起投入到了这场关系到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抗战之中。

  在海峡的那一边,生活在日寇铁蹄下的台湾同胞,把宝岛的光复寄希望于祖国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冒着生命危险,闯关回到大陆,从事各种抗日活动。全台湾先后有5万多人,包括台湾青年乃至少年,直接参与了抗战。

  李友邦,著名台湾政治活动家,十八岁就参加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统治的运动,为躲避日本军警抓捕,被迫逃离台湾潜回大陆。在抗日战争中,他组织在大陆的台湾同胞,成立台湾义勇队与台湾少年团,与大陆军民一起从事抗日工作。

  毕业于黄埔军校、参加过大革命的李友邦,对台湾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台湾抗日斗争与祖国抗日斗争的关系有着明确的认识。他说:“只有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以后,台湾人民才能得到解放”。他经常告诫台湾青年团结起来,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在台湾的一切势力,让台湾重归祖国。

  浙江省金华市,是台湾义勇队和少年团成立的地方,酒坊巷里的这所小院子,就是义勇队的总部。义勇队员们各尽所能,积极开展抗日宣传和医疗救护等工作。

  【采访】邵梓 (原浙江民革金华市委副主委)

  台湾义勇队的医院设在这个地方,那个时候它的宗旨是为病人服务的,所以它那个时候在金华名气很大,在这个地方信誉也很好,医术也很高明。所以来看毛病的人很多,晚上都看毛病,因为白天都躲警报,大家都晚上都来看,他也不辞辛苦,晚上都给看的。

  台湾义勇队迅速扩大,在金华等地留下了四个支队和少年团的足迹。

  这是金华市郊尖头塘一间老旧祠堂,当年从这里飞出的抗日歌声,引来了街坊四邻的孩子久久不散。因为唱歌的是一群身着军装的少年儿童。少年团的团员大都是9岁到13岁的娃娃兵,以稚嫩的肩膀承担起了抗日救国的责任。

  【采访】郭辅义 (原台湾少年团团员)

  我们年纪小,像我当时只有10岁,最大的也不过十几岁,大家对我们非常爱护,我们能够唱歌,又能够表演,在漳州,福建的漳州,我们跟当地的学校合演儿童剧。

  义勇总队一面垦荒种植,自力更生,建设大后方,一面主动出击,派出队员到各抗日部队翻译敌军文件,审讯战俘,连少年团的娃娃兵们都在瓦解日军的工作中表现出非凡的力量。

  【采访】林云 (原台湾少年团团员)

  到了那里去工作的时候,正好抓到一个日本俘虏。军部就布置,让我做做日本俘虏的工作,因为当时我在小学,在公学里面也学了点日语,那个俘虏叫梅本原一,就跟他说了,他说他出来打仗不是他自愿的,是上面强迫他来打仗的,所以他也不愿意。他说,将来的时候,我回去,我要宣传这个侵略战争是错误的。

  1942年,台湾义勇队奉命转战到福建西部的龙岩地区,日益壮大的台湾抗日义勇队直逼与台湾隔海相望的厦门。当时的厦门是日本侵略者的重要基地,戒备森严。但义勇队员们连续几次配合部队,神出鬼没地潜入驻厦门日本海军司令部,又在关押抗日志士的监狱等处袭扰,闹得日军寝食难安,惶惶不可终日。

  【采访】严秀峰 (李友邦夫人、原义勇队队员)

  在1941年、42年43年的时候,我们台湾义勇队配合一个队伍,共同突击袭击鼓浪屿,(我们)拿手榴弹突击,还有一些机关枪,结果我们成功了,他(日军)的油库都爆炸了,这是第一次;第二次是厦门,晚上我们进入进去,去贴标语,第二天日本人一看,他心里很恐慌,这个标语从哪里来的。

  到1945年离开龙岩时,台湾义勇队人员已扩大到381人。义勇总队为收复台湾培养了一大批骨干人才,随时准备越过海峡,收复台湾故里。至今,在武夷山风景区的苍屏峰下,还留下当年台湾少年团用朱砂书写的抗日标语:“打倒日寇、保我中华”!

  【采访】张海鹏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史研究中心 主任)

  抗日战争是全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神圣的战争,台湾人民在这个当中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包括李友邦的台湾义勇队,也包括其他许多台湾人。所以,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包括了台湾人民的努力和奋斗的。台湾的回归,台湾的光复,是两岸人民共同奋斗得来的结果,是全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结果,也是台湾人民汇入到大陆人民抗日斗争的一个结果。

  在这漫长的半个世纪里,两岸同胞遭受了共同的苦难与屈辱,台湾同胞为祖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从1895年到1945年的50年里,台湾人民面对日本侵略者的血腥统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为全中国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只有350万人口的台湾,竟有65万人在抗日斗争中英勇牺牲。台湾同胞的抗日斗争是整个中华民族抗日斗争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儿女在抗击外来侵略者的历史画卷中光辉的篇章。 


  (责任编辑:清水)

 
编辑:system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