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原台湾少年团团员高仲明:统一是台湾同胞之福

  时间:2005-10-23 10:11    来源:     
 
 


     新华网北京10月22日电(记者陈斌华)八年抗战期间,中国抗日武装中有这样一支特殊的队伍:刚组建时只有6个小朋友,最多时发展到60多人,成员都是台胞,平均年龄十来岁,这些“娃娃兵”穿着不合身的军装,在浙赣闽三省有声有色地进行抗日宣传……这就是由台籍抗日志士李友邦组建的台湾少年团。

     在台湾光复60周年之际,记者采访了现定居北京的台湾少年团早期成员高仲明。高仲明1929年生于台北县,8岁时随不堪日本殖民者“欺负”的父母迁居福建,在设于崇安的“台民垦殖所”垦荒。1939年2月,李友邦招募福建一带的台胞,在浙江金华组建抗日武装台湾义勇队,同时成立了台湾少年团。组建少年团的目的,是在台湾少年中从小建立爱国复台的思想,用各种形式广泛动员台湾同胞参加抗日活动。1939年10月,少年团获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批准。

     “少年团刚开始时只有6个小朋友,都是随父母到金华参加义勇队的。我是1940年到金华加入少年团的,当时共有16名团员,最小的9岁,最大的也就15岁,平均12岁。”高仲明回忆说。

     金华是当时浙江省的抗日力量会聚之地。高仲明和团友们住在金华东关外一个祠堂里,没有薪水,吃穿用采供给制,穿的军装都是不合身的。在艰苦的条件下,这些台湾少年一边学习文化,一边苦练舞蹈、歌唱、快板书等宣传基本功。

     “有演出的时候,我们就打着团旗,一路唱歌步行到目的地。”高仲明说。台湾少年团的足迹遍及金华城乡、浙东前哨、赣北皖南、闽南沿海和闽西龙岩一带。“除了一次坐火车外,我们每一次出去演出都是步行,有时到一个地方要走两、三天,日夜赶路。”高仲明说,“除了跳舞、说快板、唱歌,我们也讲台湾同胞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的悲惨遭遇,让大陆同胞知道不只是他们在受日本侵略者迫害。”

     台湾少年团的演出、讲述,极大地激励了当地军民打败侵略者、收复台湾的抗日热情,受到热烈欢迎。“每到一个地方,老百姓都把门板卸下来给我们搭舞台,演出用的灯也是当地提供的。”高仲明说。这些十来岁的少年有时还要到前线,发挥会讲日语的优势进行“喊话”,以瓦解敌军。

     在抗日宣传的过程中,这些台籍少年始终牵挂着故乡和亲人。“我们到每个地方还要刷标语,标语很多,但总是有一个响亮的标语,那就是‘保卫祖国,收复台湾’。”高仲明说。

     高仲明刷的标语有一天终于变成了现实。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当时,我们高兴得都哭了,连蹦带跳的。高兴过后,心急如焚,恨不得马上回到台湾,天天盼着能搭上回台湾的船。”高仲明说。

     1945年10月,高仲明一路颠簸地乘船到达高雄。回忆上岸那一刻的心情,他说:“特别高兴,特别高兴!”他说,当时岛内乡亲都对回到祖国怀抱感到十分喜悦和兴奋。

     台湾少年团在台湾光复后回到台湾,1946年初,这支中国抗日史上独特的队伍正式解散。

     回台后,高仲明当过报纸编辑、台湾省教育处办事员。1949年,他离开台湾来到北京,在华北大学学习一段时间后,到北京电影制片厂新闻处工作,从事新闻纪录片的编导工作,1991年离休。40多年中,他拍了将近200部纪录片,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津贴。

     回顾自己的人生历程,高仲明说;“我人生的亮点在于参加了抗战。台湾光复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没有抗战的胜利,是不可能实现的。这个成果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国人民浴血奋战而得到的,真是来之不易啊!”

     他说:“从我的经历就可以看出,台湾同胞与祖国的命运是紧紧拴在一起的。60年前,统一是台胞之福;60年后,我觉得仍然是,以后也是,永远都是。”(完)



  (责任编辑:清水)

 
编辑:system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