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受益行业之海西商业贸易

  时间: 2009-05-07 21:46     来源: 中国台湾网综合       
 
 

  商业贸易:福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处在我国两大经济圈的断裂地带,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毗邻相连,承接台湾海峡两岸,与东南亚各国距离适中,距离港澳较近,具备优越的地理位置、较强的经济实力和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有望加速把福建建设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商贸流通服务中心的步伐。

 

辐射长三角和珠三角发展

 

  有关专家表示,从国家层面来说,支持福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除了促进两岸经贸合作,也有利于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的进一步协作,更有利于构建中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新通道。

  记者了解到,福建省正在通过加快高速公路、铁路和港口群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形成服务中部崛起、西部开发和沿海经济发展的新的通道。

  以铁路为例,面向中部腹地,福建省今年新开工建设赣龙铁路复线、京福高速铁路福建段、漳州港尾铁路;连接长三角和珠三角,今年3月,福建第一条沿海快速铁路———温福铁路全线铺轨贯通,同时福厦铁路正式进入铺轨阶段,这是我国东南沿海铁路的一个重要部分,向北可以直通杭州、上海,继续往南连接正在加快建设的厦深铁路,纵贯我省潮汕地区并最终达到深圳市,东南沿海铁路建成后,海西经济区连成一片,将出现一个新的沿海3小时经济圈。

  对台资源丰富的潮汕地区或许将拥有新的角色———未来海西经济区与珠三角地区实现对接的“桥头堡”。记者了解到,汕头已经要求围绕国家海西规划做好实施配套工作,在土地利用规划、城乡总体规划等方面,与海西发展规划衔接;建设海西区域南翼的重要交通枢纽,把汕头建成对台“三通”主要口岸。

  形成“海峡经济区”

  在李保明教授看来,海西经济区获批的意义并不止于成为拉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又一引擎,进一步的,随着两岸经贸合作更加深入、基础设施建设和制度建设的完善,最终形成横跨海峡两岸的“海峡经济区”也并不遥远。

  福建省社科院台湾研究所所长吴能远也指出,海西经济区的长远发展目标,是成为包括海峡两岸在内的“海峡经济区”,其GDP总量有望比肩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

  记者了解到,现在学界提出“海峡经济区”的概念认为,海峡经济区是以台湾海峡为纽带,以海峡两岸经济互补性、地缘临近性以及文化同源性为背景,以两岸经济功能性一体化发展为基础、两岸经济机制性一体化为共同愿景的经济区域。

  李保明表示,去年两岸实现了三通,根据测算,从海峡西岸到海峡东岸最近的距离乘坐快轮只需3—4个小时,无论是货物还是人员往来都十分便捷,随着大陆与台湾经济关系进一步正常化,海峡两岸经济整合是必然的趋势。

  可以设想,如果海峡经济区构建形成,将是构建两岸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直接畅达的沟通管道,无论是台商企业还是大陆企业都可以在两岸自由往来经营,产业链也更加顺畅,企业在海峡两岸布局更为紧密。

 

 承接两岸产业转移

 

  据福建发改委相关人士透露,鼓励、支持台商投资高新科技园区,建设海峡西岸高新技术产业带,使之成为承接台湾高新技术产业与技术转移的载体是此次国务院支持意见的一个亮点。

  李保明表示,由于海西经济区特有的对台区位优势,未来承接台湾产业转移应该已是预料之中,而且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两岸需要加强产业对接和互补,同时产业转移也是台湾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海西经济区正好作为这种合作平台。

  据了解,福建省有关部门已经在考虑引入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的发展模式与管理机制,在福建创建科学工业园,此外还将推进与台湾在金融、电子信息、机械、石油化工、现代农业等领域的合作。

  有分析认为,在对台经贸方面,海西的运输优势是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所不具备的,两岸“大三通”后,只需几个小时便可横跨台湾海峡,海西对台临港工业、石化产业等等都有很强的吸引力。

  “这对台湾来说也是很好的机遇。”清华大学台湾研究所副所长巫永平认为,台湾的石化产业目前就面临很大压力,建立海峡西岸经济区有利于台湾石化产业更好转移。

  另外,海峡西岸经济区目前已成为大陆承接台湾产业转移的最活跃地区,此次《意见》也提出海西经济区是“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要求海西区“充分发挥后发优势,高起点发展特色产业”。这被相关人士解读认为,两岸未来将在制造业方面实现更为深入的产业对接。

 
编辑: 邵磌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