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海西历程回放之三:五年磨砺春华秋实

  时间: 2009-05-13 16:26     来源: 福建日报     
 
    一幅宏伟壮丽的发展画卷,在海峡西岸徐徐展开。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历届省委、省政府和福建广大干部群众持续探索的基础上,海峡西岸经济区顺势而生,五年磨砺,五年成长,这一发展思路从构想转化为生动实践,从区域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近日,国务院原则通过支持福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意见,福建迎来新的发展篇章。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福建服务全党全国工作大局的实践途径,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福建加快自身发展、凸显优势的战略抉择。

  五年来,福建人民始终依靠改革、开放、创新,始终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义,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始终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上下一心,着力于“求”、着眼于“先”、着重于“行”,在科学发展的海西之路上,步履坚实,信心满怀。

  五年来,海西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筑就了海西继续繁荣发展的坚实基础。去年下半年以来,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省见事早、出手快,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信心,共克时艰。今年第一季度,全省实现生产总值1965.51亿元,同比增长7.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874.34亿元,同比增长4.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99.55亿元,同比增长15.4%。数据,释放出全省经济发展起势良好、应对总体有效的积极信号。

  服务大局,上下一心,实干实效汇聚海西建设热潮

  2004年1月,“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正式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有利于完善全国区域发展布局,有利于在加快东部发展中发挥福建后发优势,有利于形成服务中部崛起和西部开发的东南沿海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有利于建设服务祖国统一大业的前沿平台。

  2005年夏季,省委书记卢展工、省长黄小晶等省领导分别率队,奔赴全省九市开展“四个专题”调研。

  从特区到老区,从沿海到内地,从企业到农村,全省上下议海西、干海西的火热场面,让调研组的同志倍加振奋。大家看到,海西战略构想,把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凝聚了起来,把干部群众的创业激情和创造创新活力大大激发出来,海西战略全面推进的第一年,八闽大地已是热潮涌动。

  1月,我省“两纵四横”高速公路规划列入国家高速公路规划网,其中,浦南高速被列入北京至台北路线的组成部分,具有特殊意义;

  7月9日,经中央同意,国台办、商务部、农业部批复同意将福州、漳州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扩大到全省,设立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

  8月26日,温福铁路(福建段)全线开工,标志着东南沿海铁路大通道建设大幕从此拉开……

  热潮彰显活力、合力。海西构想,已成为全省人民的共识,成为全省上下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成为各地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海西之“势”正在积蓄和形成,正在全省各地展示出来。

  更难能可贵的是,全省上下追求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氛围正在形成,想事业、干事业的激情正在迸发。

  调研取得丰硕成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以人为本,必须全面、协调、可持续,落实在推动发展的进程中,就是需要“人力”、活力、和谐、实干。

  按照这个要求,福建人民在海西建设中不等不靠,敢闯敢试,埋头实干,有效作为。

  这一年,福建领风气之先活力四射。2003年在全国率先推进以林权到户为核心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2005年基本完成明晰产权任务。林改释放了被束缚的生产力, 激活了一度沉寂的山林,广大林农成了山林的主人,拥有了实实在在的林木所有权、经营自主权、产品处置权和收益权。林改到位,林子开始多起来,林农开始富起来,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这一年,福建“一通百通”大步迈进。9月30日,福厦铁路宣告开工。2009年内,温福铁路和福厦铁路将建成通车。这两条铁路,连同此后建设的厦深铁路,将使海西真正实现“北联南接”,从根本上突破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铁路瓶颈,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与长三角、珠三角的区域交流与合作。

  这一年,福建各项事业亮点频现。9月,福建又有33家企业的产品获得“中国名牌”称号,数量比2004年翻了近一番,创历年最好成绩。至此,福建已有59家企业的62个产品获得“中国名牌”称号,在全国排名第5位。品牌带动为海西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更加令人鼓舞的是,“海峡西岸”首次写入中央文件。10月,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区的经济发展,促进两岸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

  这凸显了“海峡西岸”在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独特作用,极大提升了福建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也是全省干部群众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的结果。

  

 
编辑: 邵磌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