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
字号:
热点解读:两岸农业双赢 呼唤“绿色直航”

  时间:2006-04-29 16:30    来源:     
 
 

  4月20日,第七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开幕第一天,首次在菜博会上设立的台湾农产品展销区内人头攒动。彩色甜椒、茭白筍、山葵、莲雾、凤梨及包装精美的水果酥、玫瑰香醋、香椿酱、薰衣草手工香皂、丝瓜面膜等琳琅满目,吸引着人们驻足留连……来自宝岛的云林、台东、嘉义、台南、屏东等县市10余种时令优质热带水果、近200种农产品深加工制品参展。

  台湾农产品受青睐

  设立台湾农产品展区,是大陆方面积极跟进落实有关共识和承诺的一项重要举措

  “第一次接触台湾的农产品,觉得很新鲜,许多东西咱这边都没有,真是大开眼界。”寿光市民王焕发拿起一袋茭白筍询问售价,得知开幕当天的农产品只展不卖后,他的脸上写满遗憾,“没关系,等展销会结束后我一定买回家尝尝鲜。”

  台湾顶农兴业有限公司国贸部蔬果采购专员康东恩说,扩大两岸经济交流,受益的是两岸老百姓。如柠檬等水果,以前大陆多从美国进口,价格昂贵。现在,新增柠檬等水果准入,价格应当会有所下降。

  农业部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秘书长李永华介绍说,设立台湾农产品展区,是4月15日国共两党举办两岸经贸论坛后,祖国大陆方面积极跟进落实有关共识和承诺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大陆有计划、有步骤、递进展开的一系列惠及台湾农民举措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大陆继去年“5·18”福州展会、“7·18”上海展会、“10·18”北京农交会后再次积极宣传推介台湾农产品进入大陆市场的一次大型经贸活动。

  两岸经贸论坛上新公布的5月1日才准入的4种台湾热带水果中的柳橙、柠檬也出现在展台上。李永华告诉记者,本届展会为照顾台湾同胞利益,对所有参展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实行零关税,部分给予免收进口增值税的优惠政策,并提供通关便利。

  两岸取长补短

  实现两岸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要素互补,成为两岸农业交流的动力和合作的基点

  来自台湾彰化县的鲜美农产有限公司的展台上摆满了五颜六色的甜椒,吸引了不少围观人群。董事长蔡易新告诉记者,几年前他就开始从事两岸农产品贸易。冬季是台湾蔬菜的丰产期,容易造成生产过剩;夏季则台风频繁,自然灾害严重,容易出现市场短缺。这恰恰形成台湾与大陆农业的互补性,如能形成更紧密合作,既解决了台湾农民丰产滞销的问题,又满足了大陆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在台湾博尚生化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的展位前,寿光市纪台镇农民刘成德被展台上摆放的一系列生物肥料吸引住了,“这个‘促根生’能给果实增加多少糖度?有没有桃树专用除草剂?”没等总经理宋美娜回答,老刘又自报家门:“我可是咱寿光远近闻名的‘桃王’,如果化肥好,我可以帮你们推广到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宋美娜喜出望外,当即表示每种肥料可免费向他提供10公斤,先试用再购买。“您放心,台湾的生化技术全球领先。我们生产的都是生物有机肥,品质绝对有保证!”

  在展会上,类似的感人场景俯拾皆是。两岸人民渴望加强农业交流的迫切心情溢于言表。高雄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谢忱勋激动地说:“台湾柳橙几乎年年生产过剩。每年10月份至春节期间,大量的柳橙以正常价格十几分之一的低价出售,就是因为没开发大陆这个巨大市场,实在太可惜了!”

  有专家指出,台湾有优良的品种、先进的农业技术,也有科学的管理经验和外向型的农产品市场网络;大陆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持续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利用好各自优势,实现两岸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要素互补,必将成为两岸农业交流的动力和合作的基点。

  大陆市场开启

  厦门将建台湾水果销售集散中心;全国大中城市商场将常年开设台湾农产品专柜

  台湾参展成员主要来自台湾省各级农会、各农业协会、农业企业,其中县乡级农会和产销班的代表占2/3,台湾南部各县都有参加。采访中不少参展成员表示很看好大陆市场,希望借菜博会开启中国北方市场的大门。

  来自高雄县冈山镇的林琮隆始终喜笑颜开,展位上摆放的他带来的“顽皮”牌系列皮蛋、番茄味豆腐干等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以前这些产品都是通过贸易商从香港销往大陆。这次很想通过菜博会寻找到在大陆的代理商,好好开拓大陆市场。”林琮隆说仅半天时间就有不少人前来询问代理事宜,让他很受鼓舞。

  李永华表示,以往台湾农产品在大陆的销售主要通过推介会、品尝会、促销会的形式,看起来很热闹,但规模较小,只能持续几天。要扩大销售,还是需要一个常态化的渠道。除此次菜博会的推介活动,今后还将在福建省厦门市建立起台湾水果销售集散中心;同时在全国大中城市的商场里常年开设台湾农产品专柜,积极打通台湾农产品在大陆的销售渠道。

  呼唤“绿色直航”

  希望台湾当局能够正视台湾农民的呼声,与大陆相互放开市场,简化通关、检验手续与作业流程

  采访中记者发现,两岸农业合作仍然存在一些阻碍性因素。

  “你看,这些凤梨不太新鲜,有些打蔫了。”在打猫果菜生产合作社的展台前,廖钦煜指着面前的凤梨,有些遗憾。他告诉记者,凤梨最好采收两三天后就能到达市场,这时最漂亮。但由于目前两岸不能直航,凤梨只好漂洋过海,绕道香港或者日本再进入大陆,既耗费时间又增加成本。

  蔡易新也有着同样的苦恼,“蔬菜的保鲜期更短。目前两岸间的蔬菜贸易一般7―9天才能到达,如果直航,至少能节省一半时间;成本也会下降一半以上。”

  台湾省农会总干事张永成说,农产品不比一般产品,保鲜问题主要通过直航来解决,希望两岸三通能从农产品开始突破,早日开通绿色航道。此外,张永成认为检验检疫和原产地证明也都是制约两岸农业交流合作的现实障碍。希望台湾当局能够正视台湾农民的呼声,与大陆相互放开市场,简化通关、检验手续与作业流程,以确保农副产品的新鲜程度,从而提高台湾农产品在大陆的竞争力。

  农业部副部长牛盾在参观台湾农产品展区时表示,今后将进一步密切与岛内民间农业组织的交流与合作,使两岸农业在交流中发展,在合作中提高,实现双赢的目标。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编辑:妮妮 

 
编辑:system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