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要 闻  动 态 重要言论 各方反应  分析评论  新机遇  人员往来  “三通”  产业合作  金融合作  两岸经济合作机制
  首页-专题-交流-促两岸交流大发展 开创和平发展新局面-金融合作-动态
 
两岸金融交流升温 大陆银行加速引进台湾籍高管
 
 
  来源: 解放网-每日经济新闻      日期: 2008-09-08 21:11

 

  近日,招商银行一口气从台湾金融界招揽了三位高管。在台湾商业银行进驻大陆破茧、两岸金融交流升温后,我国台湾地区金融人才也逐渐开始挺进大陆。

  据《每日经济新闻》了解,目前大陆银行的信用卡及财富管理部门,已有不少台湾籍管理人员。在这些领域,台湾籍金融人才拥有丰富的经验。

  银行高管跳槽大陆

  “我们没有固定的圈子,但和同业部门交流时,总会发现一些台湾老乡,”昨日,一总部位于深圳的银行信用卡中心市场企划部台湾籍总经理王先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王先生于去年正式加入这家银行,而现在他已经举家从台北搬迁至上海。

  据台媒报道,本月初,“中信银”区域中心主管陈允柟跳槽到招商银行,担任私人银行部副总经理,随之一起的还有“中信银”保险代理、兆丰保险代理以及全球人寿银行保险最高主管蔡灿煌。同时,“台新银”的杨诚信也到招行担任私人银行副总经理。

  据本报记者了解,目前包括深发展、广发行、平安银行等信用卡中心,均有台湾籍管理人员甚至高管。

  一银行内部人士表示:“一般引进台湾籍员工的银行主要以中小股份制银行为主,特别是总部位于南方的银行,因为在文化、语言等方面比较接近,人才交流更普遍一些。”

  据本报了解,目前大陆地区和台湾地区银行在一般员工的薪酬待遇差别较大,大陆地区银行仅为对方5成左右,而中层管理人员及高管则相差无几。

  大陆环境吸引台湾人才

  “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对台湾地区金融机构影响很大,我也体验过裁员的恐慌。”王先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当时香港地区凭借内地的支持而屹然不倒对他触动很深。为了寻找一个更稳定、空间更大的发展环境,他最终来到上海。

  另一方面,现金卡和信用卡引发的“卡债、卡奴”现象,已使台湾金融业过去两年经历了一场波及消费和经济社会的风暴,并导致银行业盈利能力整体偏低。数据显示,2006年台湾银行业整体股东报酬率仅4.7%。大陆富裕人口快速增加而孕育的金融业快速发展的环境,对台湾金融机构和人才,都具有足够吸引力。

  一上市城商行上海分行副行长告诉《每日经济新闻》,台湾的银行规模普遍不是很大,其最大的优势是零售银行业务,在品牌运作、人才和管理等各方面台湾的银行均有一定优势,这正是大陆银行业需要与其进行对接的。

  更关键的是,上述人士认为,对于目前在大陆人数众多的台商,台湾籍员工凭借地域亲近性,在吸引台企融资及台商个人理财业务方面,有更大的优势。

  台湾信用卡经验值得借鉴

  目前,商业银行引进的台湾籍管理人员较多属于信用卡营销领域。相关数据显示,台湾地区银行由于前2年银行粗放式发卡、采取各种方式刺激客户透支消费,至2006年台湾1100万经济人口中已有70万“卡奴”,造成银行1500亿新台币的呆账。王先生认为,台湾地区的经验有借鉴意义,“我就向银行建议对持卡超过2张的客户不要再发行新卡。”

  截至去年年底,大陆地区贷记卡发卡量已达7000万张。

  广发行台湾籍信用卡营销总监陈淑仪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大陆市场和台湾不一样,还处于孕育期。”她说,台湾过去是在饱和的基础上硬性刺激,而大陆现在还有充分空间开拓新市场,特别关键的是,大陆银行的风险防范体系已经健全,不会为扩大规模而冒险。

 
编辑: 李桂英     
  查看/发表评论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