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烈庆祝青藏铁路全线试运营
中国台湾网 | 频道首页 | 专题首页  | 最新报道   | 聚    焦  | 青藏铁路概况 | 科技之光  | 环境保护 | 两岸记者青藏行
青藏铁路答疑手册  |   了解青藏新窗口    |  玩家游青藏  |   雪域风光  |   青藏铁路效益  |   各方评论  |   图看青藏
 
青藏铁路通车在即 藏民梦想与生活更异彩纷呈
 
 
  来源:      日期:2006-06-28 10:31

   

青藏铁路资料图片

    编者按:铁轮滚滚,汽笛长鸣。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雪域“钢铁巨龙”———青藏铁路7月1日全线开通试运营。

    雪域通天路,架起了青藏高原与祖国内地直接相连的钢铁大动脉,将成为青藏地区人民的致富路、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进步路、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西藏长治久安的稳定路。

    通向繁荣之路——沿线藏族牧民眼中的青藏铁路

    本刊记者 王圣志 贾立君 拉巴次仁

    青藏铁路建成通车,对于沿线的藏族百姓来说,不仅意味着经济上的强力推动,还将带来深刻的社会巨变。藏族牧民的梦想与生活,因为铁路而变得异彩纷呈。

    一

    因为青藏铁路,藏区以另一种姿态进入了我们的视线。青藏铁路格拉段(格尔木至拉萨)在青海省全长588公里的线路内,白玛卓玛家是惟一的拆迁户。现在,她家已经在向阳的山坡上盖起了三间新房。一家人感到很满意,愉快地接受了政府给予的8万元补偿。

    白玛卓玛家喂养了600多只羊、80头牦牛,还有马和骆驼。青藏铁路穿过她家400亩的牧场。为了便于通行,中铁三局专门增修了一条可供车辆和家畜出入的铁路通道,并且帮助她家整修了山沟里的运水台阶。

    当初,政府要求她家搬迁时,这位从未见过火车的藏族老阿妈怎么也不理解。但听说如果改道就要增加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的投资,相当于几万只羊的价钱后,就立刻答应了。

    她的女婿昂南是个见多识广的藏族青年,他告诉白玛卓玛,从这儿坐火车到拉萨,“最多只要半天时间”。白玛卓玛很激动。以前,她骑马去拉萨朝拜要走一个月。“我每年都要坐火车去拉萨朝拜。”白玛卓玛逢人便说,脸上每一条皱纹都透着笑意。

    二

    从白玛卓玛家南行,翻过唐古拉山口,便到了西藏北部牧区。

    青藏铁路恰好穿过藏北牧区,使这片被誉为“世界上除了月亮背面之外最神秘的地方”,吸引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的目光。

    藏北高原在藏语中被称为“羌塘”,意思是“北方平原”。它在唐古拉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及冈底斯山脉环抱之中,包括阿里部分地区及几乎整个的那曲地区,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世代生息着逐水草而居的藏族游牧民。

    千百年来,因为缺氧、暴风、雪灾、野兽威胁以及土地的不可耕,游牧成为他们惟一的出路。

    “为什么不搬出去,到海拔低的地方居住?”很多人都会这样问藏北人。大部分牧民会冲你笑笑,也有人会将那首古老的羌塘古歌唱给你听:

    辽阔的羌塘草原呵,

    在你不熟悉它的时候,

    它是那般的荒凉,

    当你熟悉了它的时候,

    它就变成你可爱的家乡。

    世代以放牧为生的牧民嘎洛一家生活在海拔5000多米的唐古拉山脚下,这里将是西藏最先看到火车的地方。嘎洛说:“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没离开过这里,我盼望着能坐火车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在当雄县一户牧民的帐篷前,铁路路基从附近通过。这儿的云很低,绿油油的草场和白色的羊群、黑色的牦牛,以及起伏的雪山,构成一幅美丽的田园图画。

    我们看到帐篷旁有个藏族姑娘,她弯腰捡起一块牛粪,砸向另一块牛粪,再用双手捧起牛粪块向后一抛,牛粪便以优美的弧线划过头顶,不偏不倚地落在她身后的筐内,伴随的是她婉转嘹亮的歌声。

    捡牛粪的姑娘叫群桑卓玛,今年16岁。捡牛粪的动作被藏族女子重复了无数次,在外人眼中既脏又累,但她们却将牛粪视为珍宝。

    在茫茫的青藏高原,寒冷的冬季占去了一年的大部分。在漫长的8个月里,由于煤炭资源缺乏,牛粪是牧民的主要燃料。然而,牛粪的长期、大量被燃烧,剥夺了草原的理想肥料。

    群桑卓玛笑着告诉我们:“等火车通了,我们家烧火做饭就可以不用牛粪了。听说煤烧得时间很长,不像牛粪不经烧。等家里有了钱,我最盼望能到内地的艺校学唱歌。”她的脸上浮出了天真的笑容。

    乐观的藏族人大多能歌善舞,这是他们倾诉感情的主要方式之一。也许,群桑卓玛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她能用最优美的歌声,来歌唱家乡的变迁。

    不仅仅是煮饭,铁路的开通将使260多万西藏居民的生活方式一点一滴地发生改变。

    青藏铁路开通后,75%的进出藏物资将由铁路承担。铁路带来了祖国内地便宜的煤、食品等资源,减少人们对当地生物燃料等资源的需求,这将深刻改变西藏城乡居民的资源消费结构,进而改善西藏的生态环境。

    三

    那曲县古露镇,是青藏铁路必经之地。6月中旬,这个唐古拉山脚下不足2000人的小镇,洋溢着欢腾喜庆的气氛。人们热盼火车快快到来,也为寻找各自的商机而忙碌起来。

    今年59岁的卓嘎阿妈,在开了7年的藏式茶馆门口招呼着客人。这座紧邻青藏公路的土墙木梁茶馆,与数百米外青藏铁路旁边的钢筋水泥房子相比,显得陈旧了许多,但30多平方米的屋里,5张桌子旁都坐满了客人。

    老人说,前几年自己缺乏意识,等她醒悟过来时,火车站旁边的空地已被别人占光了。靠青藏公路过往旅客赚了钱的卓嘎,眼下十分向往在铁路边上修建新茶馆。“还是路边好啊,可惜我们动手晚了。”不过,她正在与邻居协商,准备扩展这个旧茶馆的营业面积。“我想一边卖茶,一边经营旅游纪念品”。

    如今,在青藏铁路沿线,像卓嘎老人一样计划赚“火车钱”的人很多。我们发现,只要有火车站的地方,都人气大旺,锃亮的铁轨两旁立起了排排漂亮的新房。

    四

    在藏族百姓看来,这条神奇的铁路不仅能够把高原上稀缺的东西运进来,把这里的牛羊运出去,世代放牧为生的他们还能坐火车去看看外面的风景,他们与世界的距离正在拉近。

    在当雄县羊八井镇采访,我们和藏族青年平措朗杰相遇,他指着不远处的青藏铁路说:“如果通车了,我每年要收购几万张牛羊皮贩卖到外地,还准备在羊八井镇开个皮货店。”

    平措朗杰如果用卡车运输皮货,一卡车运到西宁的费用高达2000元。“用卡车拉货运量少,也不安全。有时遇上暴风雪,青藏公路发生交通堵塞,我们就得忍饥挨饿,一车货从拉萨运到西宁需要一个星期的时间。除去运费,一张羊皮只能赚一元钱。”平措朗杰说。     我们问他:铁路修好后,你们愿意定居吗?担心大批内地人到西藏来吗?他笑着说:“游牧很辛苦,如果能定居,当然是我们所希望的,这样可以减少草场的破坏。内地人到这里做生意是正常的,就像我们也经常去内地一样。”

来源:半月谈

编辑:weim

 
编辑: system       查看/发表评论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