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烈庆祝青藏铁路全线试运营
中国台湾网 | 频道首页 | 专题首页  | 最新报道   | 聚    焦  | 青藏铁路概况 | 科技之光  | 环境保护 | 两岸记者青藏行
青藏铁路答疑手册  |   了解青藏新窗口    |  玩家游青藏  |   雪域风光  |   青藏铁路效益  |   各方评论  |   图看青藏
 
记者手记:乘首趟进藏列车 记录每个感人瞬间
 
 
  来源:      日期:2006-07-05 09:03

   

餐车师傅吸着氧工作

九问天路的调查问卷

记录着藏族同胞笔迹的T恤衫

  中国台湾网7月3日西藏报道 现在是北京时间的7月3日下午时分,首趟进藏列车此刻已经到达那曲站了,还有将近五个小时就到达终点站——拉萨。不知道是高原反应还是旅途的劳累,此刻的我已经有点晕晕沉沉的了,迷迷糊糊地听到了随团的同行已经有人高原反应,高烧、缺氧,自己正为那些生病的同行担心着,突然间,我有了股冲动,我想在利用仅剩的5个小时去找寻那每个感人的一瞬间。

  勉强支撑着身体,起了床,背起相机,拿着记事本,我第一个想去的就是餐车。快晚饭了,我想师傅们一定在工作了,到了餐车,看到师傅们在狭小的厨房里忙碌着,我不忍心去打扰他们,当他们炒好菜转过身来的那一瞬间,我惊呆了,每个师傅都是插着氧气管在那里工作,他们脸上显示更多的却不是疲惫,而是满足,一种充满幸福感的满足。我拿着相机,哽咽着:“师傅,我能给您拍张照片么?”拍完照片,看着师傅忙碌的身影,我带着极其复杂的心情离开了餐车,虽然我没有用文字采访到那些为我们这趟列车800多名旅客提供三餐服务的辛劳者,但是我想,这或许是最自然的方式,这份感动或许也最能打动网友的内心深处。

  突然间,我想起了昨晚找我签名的那个小女孩,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任务完成了么?我一路打听着姐妹俩的足迹,当我从自己乘坐的3号车厢走到14号车厢的时候,我看到两姐妹正睡着,姐姐明显有了高原反应,在那里呻吟着,妹妹睡得很香,我不忍心打扰她们,在旁边静静地等待着。过了好一会儿,妹妹醒了,我说明了来意,妹妹显然很激动:“姐姐,我完成了,每节车厢的旅客都给我签了名。”聊天中我才知道,妹妹是清华大学的学生,想乘坐这个不同寻常的列车去拉萨圆自己的布达拉宫情结。在她的心中,布达拉宫是个神秘、庄重的地方,一定要自己亲自去看看。妹妹把那些记载着首趟进藏列车所有乘客名字的T恤一件件地翻给我看,其中有一件上面有个藏族同胞为她签的,上面写着“北京——拉萨,第11节车厢、首发次列车”然后署名是藏族同胞的名字,听着她跟我诉说着整个签名的过程,她的执著深深的感动着我,正是这个令人佩服的执著让她圆了自己的梦想。离开小妹妹的车厢,我们互相道声“珍重”,还期待着彼此能在拉萨再见或是北京再见,萍水相逢的我们结下了美丽的友谊。

  采访完后,心里沉甸甸的,一种莫名的思绪感染着我,我忘记了旅途的疲惫;忘记了高原反应的痛苦;忘记了自己到达拉萨后可能要面对的种种不适应。迎面走来了一个小女孩,用她甜美的声音问我:“姐姐,我正在做个问卷,您能帮忙填下么?”要是在北京的大街上,我肯定是很反感的,此刻,我却从她手中拿过那问卷,上面写着“九问天路”标题,标题下是一些有关青藏铁路的九个问题,从那些问题中,我深刻地理解到了制作这个问卷者的种种情感。这些情感包含着对青藏铁路建设者的崇敬;对未来西藏变化的思索等等。望着小女孩的身影,我陷入了沉思——

  这是一次多么奇妙的旅程,正是这一段段的小插曲才让这趟列车变得更不平凡。短暂的旅程就要结束了,大家都要开始自己新的旅程了,虽然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或多或少有一点遗憾,但是我想正是这些遗憾才让这次的旅程变成了永恒,永恒留在我们这800多名来自祖国各地的人们的心中。

  拉萨,我来了,带着我未圆的梦想。(谢晓萍)

 
编辑: system       查看/发表评论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