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刘红:2009——两岸和平发展继续前进的一年
 
 
来源:中国台湾网      日期:2010-01-08 16:02

 

  2009年的两岸关系,在实现历史性转折基础上,政治互信继续增加,两岸“三通”全面实现,两会商谈成果不断,政治议题逐渐引起各界关注。刘红今日在华广网刊文表示,一年来的成就表明,两岸关系正沿着和平发展方向继续迈进,展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

  

  文章摘录如下:

  和平发展共识强化

  一年来两岸关系之所以取得重大成就,关键原因是祖国大陆的发展和对台政策的指导。祖国大陆抵御金融危机冲击,经济完成“保八”重任,总产值升至世界排名第二。经济成就体现在两岸关系上,是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供了强劲基础,为落实惠台政策提供了必要的市场和足够的承载体,为大陆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提供了重要保障。

  正是在继续保持经济优势、政治稳定基础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已经成为大陆制订对台政策的根本思路、指导对台工作的科学发展观。“六点意见”指出,要把坚持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作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把深化交流合作、推进协商谈判作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途径,把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作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强大动力,携手共进,戮力同心,努力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六点意见”根据两岸关系发展变化的规律,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框架、前景、架构、途径、动力、条件和内在联系,进行集中、系统、完整的论述,发展了2006年4月提出的两岸和平发展的理论和政策,丰富了我党和平统一祖国的理论宝库。2009年5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见来访的国民党主席吴伯雄时,从增进两岸政治互信、全面加强两岸经济合作、加强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妥善解决台湾参与国际组织活动问题、结束两岸敌对状态、国共两党交流对话等方面,提出第二个“六点意见”。

  面对和平发展的新局面,在两个“六点意见”指引下,大陆强调从累积政治共识、增强良性互动,实现两岸经济关系的正常化、机制化和制度化,大力推进两岸文化教育交流,扩大两岸同胞和社会各界直接交往、实现最广泛的团结,继续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等五个方面全面推进两岸交流和合作。重要的是,年内大陆支持台湾出任世界卫生组织年会观察员、落实惠台政策、推动三大交流等积极推进和平发展的作为,充分反映出大陆对台湾的充分的善意和诚意。在两岸共同抗御金融危机过程中,台湾方面提出“同舟共济,相互扶持,深化合作,开创未来”,大陆回应“面向未来,捐弃前嫌,密切合作,携手幷进”,双方强调要携手合作加快台湾经济复苏。

  大陆自身发展成为对台工作的经济基础,对台政策的发展和成熟,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

  政治互信继续增加

  2009年两岸关系的重要特点,是两岸不断累积政治互信,在和平发展面临“台独”第一次公开挑衅时,共同维护和平发展的大好局面。

  一是国共两党加强对话和沟通。在孙中山先生移灵南京80周年时,国共两党第一次共同举行隆重纪念仪式,怀念孙先生对民族的卓越贡献。胡锦涛总书记会见了前来大陆参加纪念仪式的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双方就新形势下进一步促进两岸关系发展达成五项重要共识,胡总书记还就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向前发展发表了“六点意见”。为落实这一思想,7月举行长沙第五届国共两岸经贸文化论坛,首次以“推进和深入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为主题,就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达成多项共识,大陆为落实共识提出多项惠台政策,长沙论坛是国共两党就和平发展统一认识的重要会议。此外,在马英九当选国民党主席和10月17日国民党举行第十八次党代会时,胡锦涛总书记和中共中央先后发出四封贺电,接到贺电的马英九、国民党中央、荣誉主席连战和吴伯雄即刻复电致谢,既是两党善意、互信的一个表达,也是两岸关系日益密切的一个信号,表明两党良性互动、两岸交流已达到一个历史新高度。

  二是“五项共同愿景”再入国民党政纲。2005年4月制订的“五项共同愿景”,指明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本方向、任务和途径,为两岸关系转入和平发展轨道发挥过特殊作用,今天依然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纲领之一。在国民党“十八全”上,继“十七全”后再次列入已经执政的国民党政纲。此事重新夯实了国共两党的政治基础,既代表国民党对过去的传承,更是对未来的承诺。表明在国共双方努力下,和平发展将继续成为两岸共同的政策基调,共同迎接新的突破。

  三是和平发展经受了第一次考验。“8·8风灾”后,在两岸同胞共同救灾热潮中,“台独”势力以救灾为名,暗中策划和公开推动“藏独头目”达赖到台湾活动,甚至还准备拉拢“疆独头目”热比亚和邪教分子赴台。对此,台湾舆论纷纷指出,“三独合流”就是要为两岸关系制造一个新的事件,制造一个“起爆点”,挑起矛盾,迟滞两岸关系发展进程。因此,两岸主流民意都认为,“三独”图谋“合流”是对和平发展的第一次严峻考验,“三独”联手破坏和平发展的图谋不可能得逞,和平发展的大局和趋势不容改变。“达赖事件”不仅没有获得策划者想要的政治效果,更多的是提醒两岸,如何防范此类恶性事件发生,并且制订相应的应对措施。

  四是政治议题在升温。下半年以来,突破政治难题、启动政治商谈成为两岸关注的主题。胡锦涛在《告台湾同胞书》30周年座谈会讲话提出的两岸进行结束敌对状态谈判、签订《和平协议》、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等战略构想,伴随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成为两岸共同关注的议题。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两岸一甲子”研讨会,两岸学者达成“九二共识是双方进行协商谈判的基础,两岸都赞成九二共识;建立两岸政治互信,促进两岸良性互动”等多项共识。

  

  政治互信的增加,成为和平发展继续前进的重要政治基础,更是在为下一步新的突破创造条件。

  两会商谈成果丰硕

  两会商谈依然是年内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战线。两度两会领导人会谈不仅是会谈机制本身在起作用,更是反映出和平发展的正常进程。MOU的签署,作为行业对行业的谈判,成为两岸商谈的成功范例。

  两会制度化商谈重在完成“三通”配套措施。4月在南京和12月在台中举行的两度两会领导人会谈,是两会制度化协商机制“在向纵深方向推进”,表明“两岸和平发展态势持续增强”。两度商谈签订协议和达成的共识,为进入战略机遇期的两岸关系,保持热度和强度,加大进度和幅度,减少弯度和难度,更为增加稳定度作出了贡献。一是“定期航班”可以更好发挥“三通”通航效益,南京“陈江会”签订的《空运补充协议》,符合两岸同胞利益,不仅增加了航运业者的经济效益,更加为两岸大交流大发展大合作提供必要的条件。二是“金融合作”可以帮助台湾更好抵御金融危机冲击。南京“陈江会”签订的《海峡两岸金融合作协议》,有助于台湾化解金融风险、减轻金融危机危害。三是“共同打击犯罪”可以为两岸交流增设防护墙。南京两会领导人会谈签订的《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协助协议》,两岸可以建立制度化且横跨调查、侦查、诉追、审判及执行等领域的全面司法合作,有效打击两岸间犯罪,维护交流秩序,保障民众利益。四是“陆资入台”可以加快台湾经济复苏,无论是从两岸关系环境看,还是从为减轻金融危机冲击看,“陆资入台”是帮助台湾经济战胜金融危机的良方。其中四度两会领导人会谈像在台北举行的第二次两会领导人会谈一样,泛绿军也在台中市举行一系列抗议活动。两会领导人会谈排除干扰,讨论和通过渔业劳务合作、农产品检验、两岸标准与检测合作协议、避免双重课税等四项协议,确保两岸交流秩序的正常展开,成为两岸“三通”的重要政策和制度配套措施。

  MOU谈判的新启迪。11月15日,两岸签署两岸金融监管协议备忘录(MOU),象征两岸金融交流正式迈向正常化。MOU同意在信息交换、机构设立、危机处理、人员培训和交流等方面开展合作,以确保对互设机构实施有效监管,维护两岸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MOU签署后,可以进一步谈两岸金融市场互相开放与进场条件的问题。从长远看,特别是两岸ECFA以后,MOU可以为岛内金融业者开启更多的大陆市场。未来两岸金融市场相互开放,对台湾的金融业是长期利多,金融业登陆后,营业额至少可以成长五倍。MOU标志着两岸金融监管机构将据此建立监管合作机制,为进一步深化两岸金融业交流与合作创造了积极条件,预示着两岸金融合作将进入实质阶段,有利于促进两岸金融业的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大陆台资企业的融资环境,在两岸金融合作历程上具有重要意义。此外,10月,大陆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协会与财团法人台湾海峡两岸观光旅游协会也已谈出结果,双方同意互设旅游办事处。12月9日,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与台湾财团法人食品工业发展研究所,签署六项两岸食品产业与科技合作意向书和三项大会共识,建立两岸食品产业合作与交流的窗口。和平发展需要两岸进行更多的交流和更好的合作,同样要解决交流和合作遇到的各类问题,两会商谈和行业对行业商谈则成为两岸协商的主要渠道,为和平发展制订蓝图、实施方案和规章制度。三类谈判成果在体现促进交流功能同时,还有是行业公会出面、主管部门官员间接参与的做法,成为两岸对话的新途径、新舞台。

  各大交流不断发展

  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继续向前迈进的,是进入又一波高潮期的两岸交流。年内两岸交流虽然在经贸上有调整,整体上不断开拓新的领域和形式,继续保持旺盛发展势头。

  两岸经贸往来有调整。在台湾经济结构中,对外贸易依存度高达120%,因此金融危机冲击的影响很大,下降程度是多年未见。两岸经贸也是这样,下降幅度约为30%。尽管这样也是台湾经济亮丽的风景线,两岸贸易高达约千亿美元,继续成为台湾经济的支柱。同样,台商投资大陆下降达到近一半,约为10亿美元,面临金融危机冲击、投资意愿大幅下降情况下,台商能够继续投资大陆,表明大陆经济发展的强劲实力和良好前景,表明台商把大陆当成冲破危机限制、变危机为机遇的希望所在。在经贸交流方面,大陆资金可以投资台湾急于发展的领域,成为两岸许多领域需要双向和正常化的集中点。

  两岸交流合作出现新一轮高潮。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两岸同胞相互支持,并克时艰。与去年汶川地震两岸合作一样,在台湾遭遇莫拉克台风袭击时,两岸同胞携手互动,患难与共,谱写了血浓于水的民族感情新篇章,形成了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精神力量。在两会商谈7个协议、1个共识的机制性保障下,在双向、直接“三通”政策更加完善的情况下,台胞来大陆超过400万人次,大陆因为台湾开放“陆客赴台旅游”而赴台高达百万人次。其中中央部级和大型国企负责人赴台超过200人次。在国共长沙论坛的推动下,文教交流开始受到两岸的高度重视,在大陆已经热烈欢迎台生学习的同时,10月台湾方面宣布将于2010年承认大陆41所大学学历,部分开放大陆学生赴台学习。与此同时,大陆全面落实各项惠台政策,两岸交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越来越明显。

  两岸区域性合作成为两岸交流合作的新特点。7月,福建和浙南、粤东部分地区组成海峡西岸经济特区,开始正式运作。海西区利用往来台湾的地理优势,利用两岸相通的闽南、客家、潮汕文化特点,利用已经拥有相对水平的经济基础,利用作为两岸交流桥头堡、中转站开展对台工作的丰富经验,率先作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对台交流特区开展工作。在此带动下,两岸区域性合作成为对台交流的新方向,各类区域性合作协议多达100多个,两岸交流的深度和广度都有增加。大陆一些省区、行业公会和大型国企各自组团前往台湾采购,在年内有了很大发展。就在吴伯雄一行返台的当天,被台湾媒体誉为“大陆采购首发团”的“两岸经贸促进考察团”和大陆9家主要彩电企业负责人,到达台湾展开采购22亿台湾产面板的洽谈活动,以后大陆又有多批前往。桂苏豫等省区也派团前往,仅江苏团就采购41亿美元。年内,在台湾的大陆集团采购高达160亿美元,形成新的两岸经贸交流的平台。

  综观年内两岸关系大局,和平发展是大势所趋,大交流大发展大合作不可阻挡,在新的一年内,两岸关系必将开创新的局面。(本文作者为知名台湾问题研究专家、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

 
编辑: 杨永青    
  查看/发表评论
 
  友情链接 外交部 中共中央统战部 国务院台办 国务院侨办 国务院港澳办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中国侨网 中国海外交流协会 中国侨联 中华海外联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