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网
  
北京 晴 7 ~ -3 ℃ 微风/台北 多云 18 ~ 12 ℃ 微风
特别推荐
重要文献汇集
重要言论
中共中央文献
全国人大文献
中央政府文献
全国政协文献
中央军委文献
外交文献
国台办文献
其他部委文献
民主党派文献
民间团体文献
历史文献
地方政府文献
台湾地区相关文献
中国政府白皮书
七日回顾
历史上的今天
大事记
数  据
涉台常识
中国概况
 
 
 
字号:
警惕台湾有人利用语言文化分裂祖国

  时间:2001-04-10 16:46    来源:     
 
 

张克辉

关键词2000/10/17

  近年来,在我积极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同时,台湾却有人在加紧对台湾文化、教育的改造,如修改中小学教材,试图把“台语”变为“国语”以代替普通话,削弱台胞特别是青少年的中华民族意识,切断台湾同胞同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血脉关系。岛内的分离倾向已不只限于意识,而日益明显地表现为行动了。民进党陈水扁任台北市长时,该市教育局催生“母语教材”,就是为培植“台独思想”而发起的语言文化活动。
  称所谓“母语”应是台湾的方言,即福建的闽南话或称为福佬话。台湾有些“学者”,胡说什么台湾闽南话不是福建闽南话的分支,与福建闽南话大不相同,应高于福建闽南话而叫“台语”。这套歪理,根本不值一驳,只要到福建南部走一趟就会明白。约在13年前,来厦门访问的台湾政治学某教授早上散步回来,紧张地用家乡话对我说:“老乡,不得了!厦门人都在讲我们台湾话,台湾在大陆的影响太大了。”我告诉他,台湾话就是福建闽南话,他才恍然大悟。其实,包括我在内的不少台湾人都有同样的经历。
  闽南方言的根在中原。台湾除了原住民外,大多为大陆汉民族的移民,有闽南人,有客家人。闽南人则自称“河洛人”(又称“福佬人”),讲的是河洛话(又称“福佬话”)。“河洛”指中原黄河、洛水一带。客家人视中原为“原乡”。
  汉民族人多地广,几千年来由于山川阻隔,交通不便,人员往来很少,语言上也渐渐有了隔阂,形成了汉语中的一个个方言。闽南话、客家话都是古汉语的活化石,要十分珍惜。祖国大陆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消灭方言。普通话、“国语”、华语是一回事。为尊重少数民族同胞的语言文字,避免了“国语”这个名称。语言没有优劣之分,方言是一种语言中跟标准语言有区别的、只在一个地区使用的话,从属地方一方之言,并不是低级落后的语言,它能够满足一方人日常交际的需要。每个人对家乡的方言都有深厚的感情。过去台湾当局对在学校、公务场所讲方言的人给予罚款或处分是错误的。贬低、排斥方言,伤害了台湾人的感情,产生抵触情绪。对台湾当局的作法,我们坚决反对。但是,今天把方言问题政治化,并把它作为分裂祖国的工具,更是不允许的,我们同样坚决反对。
  平心而论,这一条路肯定是走不通的,且危害性也很大。例如:
  一、台湾方言有音无字,有人在“创造”文字,说“只要用90至100小时训练用台语读书,就能写出台语用字。”事情并不那么简单,“创造”文字无专利,谁都可以“创造”,容易造成混乱。如按闽南语音写成的中文,不申论(直不起腰)、查某(女人)、甲即款(到这样)、漏甲光(一夜闹到天亮)、无代志(没有事)、穷穷(集中),可以说文字与词义完全不相同,人们无法知道,各人有各人的解释,多年研究闽南语言的专家也很难看懂这些按音拼出来的各种各样的汉字。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信息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不仅要跟人讲话,而且还要用口语指挥机器。全中文界面的中国C网,即用中文传递信息已经出现,全世界1/4人口的华人不用英文,而用中文即可联系在一起。用台湾语文上网,看来是行不通的。
  二、图谋以“台语”代替“国语”,不但违背语言史的规律,而且在操作上将面临不少困难。现在的台湾不少青少年已经不可能完全用闽南话、客家话来表达比较复杂的问题。就是参加竞选的政治人物在发表政治纲领前都反复学习台湾方言来表达,但演说中不得不时而改用“国语”。父母们担心,现在孩子们要学习的东西有很多,如让他们回过头来学习使用率很低(最多限制在台湾)的语言,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竞争中是站不住脚的。
  三、从汉语史的角度看,“国语”与台湾方言都是从古汉语演变发展而来,是一个流域里的“干流”与支流。人为地割裂历史,把台湾方言当作正统,而把“国语”视为胡语,并烙上族群(借用台湾的习惯用语)敌意的印记,有害台湾各族群的和平相处。反观国际上的民族冲突,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因语言不同引起的。台湾有福佬人、客家人、外省人、原住民四个族群,语言十分复杂。历史上,台湾人是除岛内原住民外,由大陆整个村庄或整个家族移民到台湾的,为自己的家族、族群的利益,曾经有过不断的冲突,也被日本统治者所利用,吃过大亏。现在每一次选举有的族群总是被当作“棋子”,供人家利用,教训是非常深刻的。
  据我观察,由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们的文化知识普遍提高,社会上要与各种各样人打交道,人际关系比任何时候都复杂,所以,现在可使用的方言已无法满足需要,要有普通话和新的词汇来代替。方言的使用率正在下降。在封建社会里,乡音是不能随便改造的:“宁卖厅(屋),不变声(乡音)。”现在这样的语言观念也淡薄多了。同时,普通话也不断从方言中吸收营养,借以丰富自己。我估计,经百年后或更长时间,方言就会慢慢消失。例如,我们最早的发源地中原的古汉语早就不存在,在满族的发源地,也很难听到满语了。日本也如此,现在青壮年已不会讲家乡的方言了。我想,这是方言发展的规律,不能以人的意志而转移。
(作者为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
 
编辑:system    
 
相关新闻
图片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