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网
  
北京 晴 7 ~ -3 ℃ 微风/台北 多云 18 ~ 12 ℃ 微风
特别推荐
重要文献汇集
重要言论
中共中央文献
全国人大文献
中央政府文献
全国政协文献
中央军委文献
外交文献
国台办文献
其他部委文献
民主党派文献
民间团体文献
历史文献
地方政府文献
台湾地区相关文献
中国政府白皮书
七日回顾
历史上的今天
大事记
数  据
涉台常识
中国概况
 
 
 
字号:
《台湾地名解说集锦·台中市区地名由来》

  时间:2006-10-18 16:37    来源:     
 
 

 


 

  1、中区

  清代台湾(盐务总管)所在地,旧称(盐馆)。

  2、东区

  台湾府城(南门)遗址,今位居大台中市(东)侧故称东区。

  3、西区

  有大地主在此设立缴田租的公共事务馆,旧称(公馆)。

  4、南区

  有平埔族老妇人不愿搬走,仍居住在此地,汉人称之为(番婆)庄

  5、北区

  早期汉人(邱厝)(赖厝)形成姓氏聚落,由于赖姓居多,故称(赖厝廓)。

  6、西屯区

  昔日平埔族祭祖所在地,有一湖潭叫(马龙潭)

  7、南屯区

  拓荒时期打造垦耕用具牛(犁)锄(头)的(店)铺区,故称(犁头店),日据时期改称南屯。

  8、北屯区

  原叫(三十张犁),因为台湾的汉人计算田地,以每一张犁为计算标准,一个人在播种期间最多约可犁耕五甲地,因本区当年开垦了一百五十甲田地,一张犁为五甲地,因本区当年开垦了一百五十甲田地,一张犁为五甲地,所以旧称(三十张犁),日据时期改称(北屯)

  台中市昔称大墩街或东大墩,因今中山公园北边小丘称。日据后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三月重新调整行政区域,分全台为三县一厅,改原台湾民政支部为台中县,为“台中”一词的嚆矢。因台中县署置于本市,故大墩街随之改称“台中街”,民国九年,本市属于台中州,州治设于“台中市”,台中为市名,由是开始。盖台中之命名,由来于居台湾中部故也。


(来源:台湾文献丛刊)

编辑:齐晓靖


 

 
编辑:system    
 
相关新闻
图片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