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网
  
北京 晴 7 ~ -3 ℃ 微风/台北 多云 18 ~ 12 ℃ 微风
特别推荐
重要文献汇集
重要言论
中共中央文献
全国人大文献
中央政府文献
全国政协文献
中央军委文献
外交文献
国台办文献
其他部委文献
民主党派文献
民间团体文献
历史文献
地方政府文献
台湾地区相关文献
中国政府白皮书
七日回顾
历史上的今天
大事记
数  据
涉台常识
中国概况
 
 
 
字号:
《台湾地名解说集锦·澎湖县各乡镇地名之由来》

  时间:2006-10-18 16:37    来源:     
 
 

 

  1、马公

  马公旧称为“妈宫”,相传在明初,移民在今天的正义街十九号创建“娘妈宫”,为全台最早创建的庙宇,地名删去“娘”字称“妈宫”,民国九年改称为“马公”。

  2、湖西

  在澎湖岛之东,有大武山与尖山,两山之间为一小盆地,内有洼地潴成一小湖,在其东西各有一村,称为湖东、湖西,湖西之地名由此而来。

  3、白沙

  以白沙岛名为地名。白沙岛一带,因布满珊瑚砂砾,阳光照耀下,远眺就像白沙成环带一般,所以得称。

  4、西屿

  西屿因位于澎湖本岛西方大岛屿而得称。 今称为渔翁岛,乃是西人的译音地名。

  5、望安

  望安岛旧称为八罩岛,因附近有八个岛屿而得名。望安原称为网埯,因为过去渔夫在凹湾处晒网而得名。近来也有人说,郑成功由金门率舰队经七美屿,遥望八罩岛,希望能平安抵达,故得称。

  6、七美

  七美岛以前称为南天岛、大屿、南屿等,位于澎湖群岛之最南,因为有七美人贞节故事,所以于民国三十八年,改称为七美屿。

  “澎湖”一名乃因港外海涛澎湃,港内水清波静如湖而得名。

  七美

  白沙 西屿 马公 望安 湖西

  七美乡居民以讨海为主,每发生海难,就可能多出几个寡妇,所以曾有“寡妇岛”之称。本乡为澎湖列岛南端之最大孤悬岛屿,故原名为“大屿”,光复前称为“大屿庄”,光复后因改治为乡,又改称为“大屿乡”。民国三十八年刘燕县长为纪念明嘉靖年间倭寇侵犯本岛,逼迫七位美女投井殉节之贞烈事迹,经呈报省府核准后,始正式更名为“七美乡”迄今。

  地理位置:位处北纬二十二度九分四十秒,系澎湖群岛的极南点。

  本乡位于澎湖群岛的北端,故早时名日“北山屿”(或名顶山)。因岛上盛产白色砂砱及细砂,几经变迁,乃取现今之名曰「白沙」。岛上居民均于明、清年代,自福建泉州、漳州及金门等地迁入。

  地理位置:白沙乡位澎湖群岛最北侧,昔时曾以南缘的浅滩和马公岛相连,自成一独特的岛屿。本乡南以中正桥为界接湖西乡,西以跨海大桥为界接西屿乡,东边至岛屿村,北边至斗屿灯塔。地形多为丘陵,地势平缓南北倾钭,且海岸线复杂。

  西屿原名为“渔翁岛”,因位澎湖县西方,故名“西屿”。地理位置:本乡地形四面环海,海岸有沙岸及岩岸。包括渔翁岛与小门屿,与澎湖本岛及白沙岛形成拱状环抱的“澎湖湾”。

  马公,以前叫做“妈宫”。其地名之由来,系源自明代派兵入澎逐倭寇时,驻军兴建“妈祖宫”于此,成为当时居民聚会之处,每中途相遇总是问哪儿来、哪里去?回答都说“妈祖宫”,久之遂说“妈宫”。初为“妈宫”,再转化为“马宫”,至日治时期乃被改写为“马公”,沿用至今。

  地理位置:澎湖本岛以大城山为主峰,海拔四八公尺。本市区域以兴仁里在大城山尾,自此西起狮山、大案山,入马公港内连接小案山,分马公港为南北两湾。本市区域占澎湖本岛西半。

  “望安乡”原名“网埯”,其名称的由来,是明永历十五年郑成功由金门带兵东渡台湾,经七美屿,遥望八罩岛,希望能平安抵达,故称之为望安。

  地理位置:望安乡是由八罩群岛所组成,为一离岛乡,分别散布在马公南方海域,花屿村为省辖最西村落。

  湖西乡系此地东侧低洼,积水成湖,而村落恰位于湖之西岸,故名“湖西”。

  地理位置:本乡位于澎湖本岛东半部,西接马公市,西北以中正桥与白沙乡隔海相连,三面环海,中无高山阻隔,海域辽阔。不但风景绝佳,土壤、水源与地势等天然条件比其他乡市优越,总面积约三三平方公里。

(来源:台湾文献丛刊)

编辑:齐晓靖


 

 
编辑:system    
 
相关新闻
图片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