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网

一周侃:勿让台湾年轻一代"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来源:中国台湾网

2017年09月15日 13:46:00A

 

点击收听《台湾一周侃》→  

  各位好,欢迎收听全新一期的《台湾一周侃》,我是小小。

  这周啊,明显感觉到上班路上常出现堵车的情况,为什么呢?因为亲爱的同学们已经开学了!回想自己的学生时代,小小最喜欢的就是语文课,虽然也头疼一些“背诵全文”,但学习古诗词跟文言文带来的美感、愉悦感却是无可比拟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您听听,这里表达的向往之意、豪迈之情、豁然之境,不得不让人感叹中文的绝妙、赞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然而最近岛内的一出“文白之争”闹剧,却差点让台湾的年轻一代们错过这些精彩的中华文化。

  在前几期节目里,我们说到了台当局教育主管部门又在课纲上“动手脚”,企图大幅降低语文课纲中的文言文比例,进一步推动“去中国化”。最终,台湾“课程审议会”10日决定新课纲的高中语文文言文比例维持台湾教育研究院研修小组原来的方案,比现行课纲略降至45%至55%。至于中华文化基本教材,将不再限于四书,尚可包括五经或诸子百家等相关选文。至此,闹得沸沸扬扬的台湾地区高中语文课纲文白争议,终于落幕。

  据台湾《中时电子报》报道,这次最大的争议是,台当局教育研究院提出高中语文课文言文比例是45%至55%,但“课审会”普通高中分组建议降至30%以下,引发轩然大波。研究院院士王德威等人号召5万多人连署支持台当局教育研究院原来的方案,最后取得大胜。正如台湾《中国时报》评论所说,迟来的正义比没来好。

  台湾《旺报》发表社论文章指出,台当局教育部门以改革名义减少历史科和语文科的中国元素比重,历史科刻意淡化中国史,语文科则压缩文言文数量,引入日本文学素材,因而引起台湾民间强烈反弹。此外,假多元文化之名行“去中华”之实,并不能否认中华文化在台湾的主体性,却可能会伤害青年世代对中国历史和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知,从而形成文化断裂和认同转换,甚至造成台湾文化空洞化后果,其危害不可谓不深。所谓“天然独”,正是从长期片面教育灌输的洗脑中建构出来,与台湾的历史和现实都不相符,是一种典型的存伪去真。更严重的危机还在于,这将导致下一代的台湾民众与大陆的心理距离愈来愈远,并将视大陆为与己无关的他者。

  据台湾《中时电子报》报道,岛内自由作家桑品载发表评论文章指出,高中语文课纲减少文言文比例,无疑是民进党当局“去中国化”的一种手段。看似文化议题,骨子里分明是政治议题,或是为了政治目的借文化为手段。文言文在中国文化史中表彰着精粹、高尚、典范,去文言文毋宁是使自己变得肤浅、愚蠢、幼稚,便于获致政治利益。

  其实自蔡英文自上台以来,大搞“文化台独”的动作就一刻也没停过。《大公报》文章指出,从废除台湾地区“课纲微调”、取消遥祭南京中山陵、拆除“故宫南院”十二生肖兽首、不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拆除蒋介石铜像、中正纪念堂停售蒋氏公仔,到取消遥祭黄帝陵,只要是与大陆政治历史有关、只要是与中华文化扯上关系,蔡英文都要除之而后快。民进党当局如火如荼地进行“文化台独”,谈何改善两岸关系?谈何推动两岸和平?

  从要将台湾高中历史科目的中国史放入东亚历史脉络中讨论的荒唐行径,再到现如今的“文白之争”闹剧,这所有的一切,都在向外界传达着同一个信号——蔡当局“台独”阴谋昭然若揭。

  最后,让我们来听一下,在国台办13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中,针对近日岛内文言文比例争议,国台办新闻发言人安峰山是如何说的。(以下为文字实录)

  一段时间以来,台湾有股势力一直处心积虑地在课纲、教材等问题上来做手脚,遭到了台湾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对。我们多次表示,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的共同精神家园,是我们两岸共同的根和魂。中华传统文化就像珍藏在我们两岸故宫中的民族瑰宝一样,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

  记得从小的时候,我们的父母和老师都教育我们要熟读唐诗300首,因为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为什么要学古文?就像网上有一段文字讲的,当我们看到眼前的美景的时候,我们可以感叹“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只会说:“哇,真美。”当我们要去表达我们个人的志向时,我们可以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不是满脑子只知道升官发财。当我们遇到感情的纠葛时,我们可以感叹“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而不是只会说“蓝瘦香菇”。

  所以我想,这些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经过千百年的潜移默化,已经内化为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人文精神和我们气质修养的一部分,成为我们每个中国人个人的基因。所以回过头来再看这次台湾岛内关于高中语文文言比例的争议,岛内的多数舆论都认为,这实际上并不是一场单纯的“文白之争”,而是岛上的一些势力在文化和教育领域又一次“去中国化”的动作。其实质就是要“灭其文”、“灭其史”,最终来一点一滴的去磨灭深刻在台湾社会,特别是台湾年轻人心中的中华文化的痕迹,让台湾的年轻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因此我要再次强调,在教育和文化领域搞“去中国化”,图谋割裂台湾与中华文化的血脉联系,只会伤害台湾社会,荼毒台湾的年轻一代,这样做是不得人心的。

  以上就是本期《台湾一周侃》的全部内容,感谢收听,再见!(本音频及文章系中国台湾网网友小小投稿,不代表本网观点)

责任编辑:吴晓寒

分享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