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网

【两岸交流三十年】台商徐涛:大陆半导体产业将会迅速发展

来源:中国台湾网

2017年12月19日 09:40:00A

  【题记】今年是海峡两岸同胞打破隔绝状态开启交流交往30周年。30年来,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社会联系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为两岸关系缓和、改善与和平发展奠定了基础。两岸同胞在30年的交流交往中,既共同见证了两岸关系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也发生了许许多多令人难忘的故事。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过去30年来两岸关系发展中的亲历者、推动者和见证者,仍在续写“两岸一家亲”的同胞亲情。

  

  台商徐涛。(中国台湾网发 威盛集团供图)

  【人物小传】徐涛:威盛集团副总裁,一手创建了威盛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武汉等地的研发或应用技术中心,并建立起一支专业、精干的管理团队,为公司在大陆的技术战略提供强有力的运营支撑和人才储备。此外,还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委员会顾问、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常务副会长、北京台资企业协会副理事长、威盛信望爱公益基金会监察人、海峡两岸城乡发展合作委员会-台湾指导委员会副主席、中韩企业联谊会副会长、延怀河谷葡萄与葡萄酒产业联合会会长、怀来葡萄产业联合会会长等社会职务,被大陆各级政府及教育机构特聘为顾问。

  中国台湾网:从1987年到今年2017年,海峡两岸打破隔绝状态开启交流交往30周年,作为一名深耕大陆的台商,您能谈谈在大陆二十多年生活的感受吗?是否想过,假如当初没来大陆,而是选择在台湾或去国外谋求发展,人生会不会比现在更精彩?

  徐涛:我1990年从台湾来到北京发展,至今已有27年。这27年间大陆无论是市场的规模,还是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有了非常巨大的变化,一路见证这种巨变与发展,我感受颇为深刻,更与北京结下了非常深的感情,于我而言,这种经历和见证意义非凡。

  年轻时我的个人目标很明确,即希望未来能够管理和运营一家大企业。当时之所以选择来大陆发展,一是看到了大陆未来的机会,二是当我从台湾(新竹)交大电子工程系毕业时,台湾已是人才济济,我的学长们不管是自己创业或是为企业服务,都已在各自领域有所成就,可以说最好的发展机会和发展空间都已经被学长们“霸屏”,作为刚毕业的学弟,我们发展的空间和历练的机会就非常之小,所以当时我决定并选择来大陆发展。今天再回首来看,当初的选择非常正确。来大陆发展,使我在年轻时就有机会得到各方面历练。

  有时也会设想,如果当初留在台湾,或是去欧美发展,人生会怎样?我想一定会完全不同,但我仍然觉得能够有机会见证并参与大陆30年的快速发展,与有荣焉,如果让我再做一次选择,我依然会决定来大陆发展。

  中国台湾网: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涉台部分提出“我们将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互惠,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增进台湾同胞福祉。我们将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心灵契合”,您是否关注了此次大会,对两岸关系未来的发展,以及两岸经济交流合作,您有什么期待和愿景吗?

  徐涛:最近我每天都会关注和浏览十九大的相关新闻。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两岸的内容,非常有智慧。我认为,要加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并且要更加深入、广泛,特别是要推动两岸青年人的交流、帮助台湾年轻人更加了解大陆、了解中华文化。

  十九大报告还提到要为台湾同胞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我觉得这点非常好,能够使台胞在大陆生活更便利。但在一些细节问题上还可以再加强,比如现在的台胞证号码位数与身份证不一样,台胞就无法使用台胞证绑定银行卡、信用卡等进行网络消费,希望能将台胞证号码位数与身份证设置一样,以方便台胞在大陆的日常生活和网络消费。此外,在投资方面,也要让台商能够享受到更加“国民化”的待遇,目前很多领域对于台商投资有外资身份的限制,希望未来能够更加“国民化”。

  中国台湾网:两岸之间、以及大陆这30年中发生的哪些变化,在您看来是机遇,并且您抓住了这个机遇乘势而为,使自己和服务的企业都能够有所作为?

  徐涛:我90年代初刚来北京时,曾在新大都酒店包房住了两年,当时首要任务就是市场调研,了解大陆IT产业的发展状态。那时北京的IT业是什么状况呢?我讲一个小事例:当时有个朋友一次性卖掉80台电脑,便张罗在饭店请客,我很不以为然,觉得这么一笔小订单何至于如此炫耀,可他说仅这一笔看似非常小的订单,他就赚了80万元人民币,这在当时已经算非常可观的利润了。当时我意识到虽然中关村半导体产业尚处于初级阶段,市场规模也非常小,几乎没有大公司,但中关村甚至整个大陆半导体产业已在起步之中,未来一定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我1999年加入威盛集团,2000年开始着手在大陆建立研发中心。彼时大陆的IC设计产业还相当落后,我们曾做过一份调查统计,当时在大陆比较有经验、专业级的IC设计工程师大约只有500人左右,IC设计人才相当匮乏。威盛在IC设计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资源,也非常看好IC产业在大陆的发展前景,于是在大陆的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相继设立研发中心并迅速发展,很快研发人员便超过500人。可以自豪地说,那时威盛占据着大陆IC设计领域最优秀研发人才的半壁江山,就像大陆IC设计领域的“黄埔军校”。

  同时,威盛也是最早提出中国芯战略的企业。大陆在很长时间内没有自主知识产权芯片,芯片几乎依赖进口,也就是所谓的有机无芯。威盛提出中国芯战略,亦是希望以华人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为大陆发展带来核心的技术和产品。

  中国台湾网:您如何预判未来几年大陆IC产业的发展趋势?两岸在这方面有没有可以相互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徐涛:以我的观点来看,真正带动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是巨大的市场需求和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慧、机器人、智能制造等创新技术和应用的发展。在这些方面,大陆都走在了发展的前端。我们知道,大陆每年的石油进口额非常大,但实际上大陆半导体零部件的进口额甚至大于石油的进口额,可见其市场需求规模。除了规模大之外,大陆半导体产业应用发展到各行各业的速度,也非常之快。不仅如此,大陆IC产业从设计、到工具,再到制造,以及制造装备,都受到来自政府的大力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已经组成强大的国家队。这些因素都成为拉动大陆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预计不久就会发力。大陆半导体产业未来势必会更加成熟,更加具有竞争力和竞争优势。我也相信在未来5至10年内,中国半导体产业将会实现巨大跨越和进步,在国际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上,也将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第二强大的国家。

  台湾IT及电子制造产业自上世纪90年代进入大陆,那时主要以生产代工为主,这一波产业在大陆的发展不仅使台商自身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也使大陆在这一领域的生产制造能力成为最领先最集中的地方,为大陆培养了非常多的产业人才,也带动了很多核心技术的发展。从这一点来说,台商为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未来,台商如何能够在智能制造、工业4.0的发展中有更多更好的表现,是广大台商需要思考的问题。

  中国台湾网:前段时间,宏达电将一部分手机团队以330亿新台币卖给Google,将公司大部分力量倾注到VR领域,您能谈谈VR未来的发展前景吗?

  徐涛:其实无论是VR、AR,还是AI技术,我认为这些新科技将改变未来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方式,其影响或许将更胜互联网和智能手机,是下一场将为人类生活带来颠覆性改变的技术变革。

  VR未来一定会走向人们的生活,进入许多产业。HTC Vive目前就已在很多不同产业得以运用,根据客户的业务需求,再做应用开发即可实现垂直行业的应用。以汽车销售举例,客户带上HTC Vive后,便可进入一个虚拟的汽车内部,如果客户不喜欢车内饰的颜色和座椅,销售人员会立刻根据他的需求进行调整;VR设备还可用于消防员培训,建立一个虚拟的火场,让消防员进行各种虚拟实景训练,这样既安全又可营造多变环境。此外,HTC Vive已经走入很多实验室、大学、研究机构,一些具有一定危险性的物理实验或化学实验都可通过VR来操作。

  目前的VR设备仍是以B2B (business to business)商用市场为主,个人市场覆盖极小,VR虚拟设备不管从价格、空间、重量还是内容,都还不具备成熟条件使普通个人消费者在家就能安装使用,因此B2C(Business to Customer)市场还没有完全打开,这个也是VR设备厂商未来需要解决和考虑的问题。但是在可预期的未来,VR将在医疗、教育、旅游、电商、设计等众多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很快得到非常广泛的运用。

  中国台湾网:大陆制造业台企面临转型升级的问题,您对此有什么思考?

  徐涛:我个人觉得困难蛮大,究其原因,最主要是因为当时很多台企没有重视大陆市场,转型升级建立内销品牌和渠道,他们一直靠代工和外销市场,失去了在大陆建立品牌和发展的最佳时机。当然其中也不乏成功者,比如旺旺、康师傅等。

  2001年,我回台北参加一个行业活动,做大陆IT产业的发展报告,那时我就提到大陆市场将会快速发展,加入WTO会使整个市场更为开放、透明,也会带来世界一流的竞争对手,这样的竞争超过以往台商在台湾所面临的所有竞争。大陆经济就如同一列高速发展的列车,我当时就建议,台商应登上这趟经济快车,但是很遗憾,很多台商没有抓住当时的机会,其实那时候发展内陆市场成本要比现在低很多,机会也多很多。现在市场发展已经成熟,市场变化非常迅速,产业发展也非常迅速,这时只有优秀的企业才能突破,转型升级,这需要一种创新思维。

  不过也不用很悲观,因为实体经济还是非常重要,虽然现在互联网经济在大陆很发达,给人们生活带来许多便利,但仍需实体经济制造出好的产品。制造业将向更高端的技术和品质发展,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些创新技术,发挥工匠精神,认真地把每一件产品当成艺术品来打造,给人们提供更符合需求、更个性化的服务和产品。

  中国台湾网:现在都讲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您是如何理解社会融合的?您觉得台商、台企要如何才能融入大陆社会生活?

  徐涛:我认为融入是要从生活上、文化上、思想上全面融入,这需要多观察、多体验、多反省——对自我的反省。不管哪里都有它好的方面,台商融入大陆要有决心,不能只喊着要融入,但大部分时间住在台湾,来大陆也只跟台商打交道,不交大陆朋友,也不去体验和了解各地的生活与文化,那样不可能融入。融入是什么?是你要在这里安家,要融入这里的生活,但遗憾的是,大多台湾人还没有意识到扎根的重要性,也不接受和不情愿在大陆真正安家。

  很多台企现在仍习惯启用台干做大陆管理,他们认为用自己熟悉的人、熟悉的方式最为简便,但他们不了解,台湾人和大陆人在文化理念、管理方式、处事风格等很多方面有很大差异。台企在大陆发展必须要培养本地精英,这就是所谓扎根。

  中国台湾网:您觉得自身何种特质使您能够从孑然一身来大陆的台湾青年成长为像今天这样一个能够带领一个大企业的管理者?现在很多台湾青年来大陆创业,您对两岸青年创业者有什么建议?

  徐涛:我是一个非常好学的人,这可能是我的特质。对于新事物,我一直保持好奇心,每天会有大量阅读,也会上网查阅各种文献,了解产业的发展趋势,且掌握新知的速度很快。我认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创新,才能有好的发展。当然,不仅要学习产业发展趋势,还要了解与它相关的学科,这对理解新科技很有帮助。比如,我最近在研究VR时,会同时学习视觉心理学,因为VR实际上是对人脑的一种视觉欺骗。

  作为一名企业高管,如果不能掌握行业发展趋势,及时自我更新知识储备,很快就会被产业竞争所淘汰。我现在依然保持着每天大量阅读的习惯,并且我并不局限于IC设计产业, VR、AR、AI,以及物联网,我都有涉及和思考,同时也有很多跨界涉猎。

  无论是大陆政府还是台商,现在都在为两岸青年人尽可能地打造更好的创业环境和平台,在未来几年中,创业的机会将会更多。我鼓励台湾年轻人来大陆创业,但我觉得在大陆创业要想成功,一要有创新精神,二要融入大陆的生活,三要有两岸的情怀。如果没有对大陆的感情,只想着在这里创业成功能够赚钱,不懂得融入这边的生活,甚至找不到很好的长期合作伙伴,那么在大陆创业成功的机会就不会高。(中国台湾网 王怡然)

  【相关背景】威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高集成嵌入式平台及系统解决方案领导厂商,致力于M2M、物联网及智慧城市领域应用开发,范围包括多屏墙、数字标牌、工业自动化、医疗自动化等。公司总部位于台湾新北市新店区,并通过威盛全球化网络布局,在美国、欧洲及亚洲的高科技核心区域设立了分支机构。客户群涵盖全球各大领先高科技、电信、电子消费品牌。

责任编辑:王怡然

分享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