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网

【我的中秋我的节】遥想1933年,山海关那个哭泣的月亮

来源:中国台湾网

2018年09月25日 09:22:00A

原标题:《台北故宫,你知道1933年山海关城头那个哭泣的月亮吗?》

  中秋节那天,望着一轮明月,另一个月亮从我的心灵深处缓缓地钻出来。那是1933年山海关城头、丰子恺先生笔下那个哭泣的月亮。

  1933年1月,山海关城头战云密布。“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关东军已彻底占据东北。1932年1月日本扶持建立的伪满洲国把边界推进到山海关。然而,日本侵略者要的何止是东北,它是要我中华亡国灭种,山海关已成为中日两国军队对抗的前线。

  1933年1月2日,日本关东军精锐第8师团3000多名士兵在飞机、军舰、大炮的掩护下,向山海关发起攻击。当时,驻守山海关的是东北军第九旅626团1300余名将士。尽管双方兵力悬殊,东北军没有重武器,但是,626团将士抱着以死报国、一洗“九一八”不抵抗耻辱的决心,与日本军队反复冲杀肉博3昼夜,全团阵亡412人,负伤174人,日军以优势兵力占领山海关。山海关失守了,东北通往关内的大门大开,全国人民心痛不已,漫画家丰子恺先生创作漫画“关山月”表达了全国人民悲痛的心情,画面上,“天下第一关”城楼飘着日本国旗,它的上面,月亮流着悲愤的眼泪。

  这个流着悲愤眼泪的月亮,唤起了中国军人的血性,山海关抵抗战斗成为长城抗战的先声。它唤起了中国人民的危机意识,“国家灭亡总有复兴之日,文物被毁永远不可复得”。1933年2月6日起,19557箱包括书画近9000幅、瓷器27000余件、铜器、铜镜、铜印2600余件及《四库全书》等各种文献文物的故宫文物南迁开始了,20名故宫人立下“人在文物在”的誓言,踏上迢迢南迁路。

  这场史上最大规模的文物迁徙路,曲折惊险。漫漫山路上的车队,滚滚激流中竹排,伴随着轰炸的硝烟、大自然的白蚊鼠咬,故宫文物终于躲过日本侵略者的魔爪,抗战胜利后重返南京。然而,国共内战再起,故宫文物又随国民党来到台湾,才有了这享誉世界的台北故宫。

  台北故宫,确实是台北乃至台湾一张亮丽的名片,是台湾传承中华文化的象征。人们到台北,故宫是必去地方。多少人都是带着一种朝圣的心情,到台北这个原本文化贫瘠之地探寻中华五千年文化。她也是台湾人的骄傲,去台北他们向你推荐的第一个景点总是台北故宫。

  然而,就这么一个热爱中华文化之人的朝圣之地、台湾人的骄傲之所,现在却成了民进党蔡英文当局眼里的沙子。蔡当局新任命的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陈其南宣示要让台北故宫“台湾化、在地化”,让所有的人都可以认定这是“台湾的故宫”,台北故宫成了民进党蔡英文当局“去中国化”的一环。其实,在博物馆“去中国化”,蔡英文当局已经在实践了。位于台北南海路的台湾历史博物馆今年7月1日起罕见的闭馆整修3年。台北历史博物馆所藏的青铜器、唐三彩等文物都是当年河南省博物馆馆藏,同样是1949年蒋介石带到台湾的。现在这些文物被寄存到台北中研院等单位,三年后这些来自大陆承载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文物是否展出、如何展出,已是一个迷。  

  是的,在民进党蔡英文当局修改的历史教科书中,把中国史归入东亚史,通过“去中国化”塑造“台独”史观的时候,象征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台北故宫,确实是“文化台独”的巨大障碍,有她在,时时都在打脸台当局的历史教科书,打脸“台独”苦心孤诣搞了几十年的“台独史观”。对媚日的民进党蔡英文当局来说,台北故宫文物还在时时打日本主子的脸。说起台北故宫的文物,怎能不说到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不说到东北军的山海关抗战、不说到为保护五千年中华文化的故宫文物南迁?

  当年,故宫文物南迁,故宫人心里想的是“只要文物在,中华文化的根就不会断,中华民族的精神就不会亡,中国人就不会做亡国奴”。1949年蒋介石将这些文物运到台湾,他心里想的是有这些文物在,他就是中华“正朔”。所以,台北故宫的建筑都是中国原素,甚至,他对台北故城南门、东门的改造也都是旧王朝的皇家风格。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切都成了“台独”们眼里的沙子,必欲除之而后快。

  台北故宫的文物当然与台湾有连结。这个连结,不仅仅是这些文物在台北,是台湾人的骄傲,这个连结更体现在台湾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一座座宫庙里,体现在清朝时台湾的那些状元进士身上,体现在14年抗日战争中5万台湾青年越海参加祖国的抗战的大潮中。当年望着山海关城头哭泣的月亮而哭泣的,何止于大陆人民,它还有心向祖国的台湾人民。

  民进党蔡英文当局如果真要改造台北故宫,搬开这个挡住“去中国化”道路的巍峨大山,我想,台北故宫的上空也会出现一个哭泣的月亮,她为当年日本殖民者在台湾培养的皇民文化又一次践踏了中华文化而愤怒悲伤。然而,就像当年日本侵略者不能令有着五千年文化传承的中国灭亡一样,“台独”们能否定台北故宫的馆藏来自大陆,它们是夏商周以降中华文明的象征?能否定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你们不能,永远也不能!(中国台湾网特约作者:且十)

(本文为投稿作品,不代表中国台湾网观点)

责任编辑:赵静

分享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