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论坛官方网站 -- 评论反应·第三届

台湾记者海峡论坛新观察:最基层盛会 最草根情谊

时间:2011-06-14 19:03   来源:东南网
<style type="text/css">

</style>
<p>  编者按:台湾特色庙会,逛老街品小吃;中华情·海峡缘晚会,听歌看表演;百姓座谈、家庭联谊、乡镇对接,串门话家常谋发展;体验动车,感受大陆进步;论坛大会,喜获自由行启动喜讯,热议两岸航班增点加班,期盼直飞时间短些再短些,两岸的距离近些再近些。 </p>
<p>  第三届海峡论坛高潮迭起,精彩不断,在这场盛大的两岸民间大会上,我们听到了最草根的话语,看到了最草根的笑脸,体会到了最草根的实惠,结下了最草根的情谊。自6月11日以来,台湾新闻同行热情应导报之邀,用心撰稿“海峡论坛新观察”,用真诚的文字表达了他们真诚的心声,于海峡论坛、于厦门、于福建、于海西的所见所闻所感,至诚至真!诚如《旺报》记者洪肇君写道:谢谢厦门人。我们也要对台湾新闻同行说声:谢谢! (林连金)</p>
<p> <strong> 《中国时报》大陆新闻中心记者林克伦:</strong></p>
<p><strong>  庙会,共通的基层俗民需求</strong></p>
<p>  在厦门中山路举办的台湾特色庙会,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12日傍晚国台办主任王毅从头走到尾,整条中山路人潮汹涌,听主办方说,这些台湾小吃一天做个一万元人民币的生意不是问题。心想:厦门人的消费力可真惊人!</p>
<p>  庙会是台湾俗民文化的一部分,也跟闽南生活有关。记得小时候在台湾农村,庙会与商展(闽南语发音)是采买生活用品与见世面的重要活动;庙会多半随祭祀的神明诞辰举办,一年总有几次,属于宗教仪式,会有商家前来设摊,卖卖小玩具、小吃或是奇特表演等。</p>
<p>  商展类似赶集,我住的农村原本是一周固定一天,在村里大庙的庙埕举行,性质是商业活动,除了小吃、小游戏外,主要是卖些日常生活用品,对农村家庭来说,商展是采购些生活用品,瞧瞧小商家吹嘘城里都市人流行的用品,具增长见识功能。</p>
<p>  后来搬到小市镇,民生用品的供应比较充足、商家也多,开始进入夜市人生。在台北这类大都市的士林夜市、饶河街夜市,台中的逢甲夜市,台南的小北夜市与高雄的六合夜市等,多是天天开市并成为著名观光景点。</p>
<p>  小城镇没这么发达,记得读初中时,住家附近的街道被规划为夜市区,每周四傍晚开市,这下逛夜市可方便了。老家这类每周固定的夜市,摊商是巡回跑点的,卖的东西五花八门,衣服、锅碗瓢盆、茶叶、面包、饮料、牛排、蚵仔煎等应有尽有;之后随着收入变多,“钱放在口袋会咬人、要花掉”,镇上周五、周六又多了一次商展。</p>
<p>  台湾的庙会其实源自福建,农村生活本来就是以庙宇为中心而生活,也肩负通知村民有人来卖菜、卖衣服等的告知功能。早些年电信不发达,电话都是打到庙里,再由庙公用大喇叭广播通知来接电话。</p>
<p>  看到中山路的台湾特色庙会,尽管形式更像台湾的夜市或商展,但这种转变也意味着,台湾农村与大陆民众的日子都变得更好了,有了共通的基层俗民需求。就像三太子形象在台湾转型为具有文创性质的“电音三太子”般,逛庙会或商展已非昔日的温饱、长见识阶段,而是进入享受生活、娱乐人生阶段。这届在中山路举办的庙会是成功的!</p>
<p>  <strong>《民众日报》政经中心主任许永传:</strong></p>
<p><strong>  大陆进步拉近与台湾乡亲的距离</strong></p>
<p>  福厦动车开通后,众多台湾民众期待乘坐,并感受其中氛围。与笔者同行的台湾记者们,从厦门乘坐到泉州,对大陆的高铁(动车)感到满意,速度上与台湾是一样的。大陆的进步拉近与台湾乡亲的距离,不陌生、很接近。</p>
<p>  闽南文化节12日晚,于泉州侨乡体育馆举行,同属闽南文化的台湾民众看到过去生活的回忆。晚会舞台的设计采上下两层,上层配合下层演出情节,反映出当时百姓生活的实际影像,这种回忆令人感到温馨,反映闽南人现代生活与过去生活的不同点,非常有创意。</p>
<p>  整个闽南文化节,反映出千百年来,众多乡亲走南闯北、漂洋过海,但无论走到哪里,一说起闽南话、一听到南音南曲,亲切感都会油然而生。海峡论坛还安排了海峡百姓论坛、两岸家庭联谊、特色乡镇交流对接,以及闽南民间歌舞汇演等活动,就是想创造更多的机会,促进两岸乡亲面对面交流、心与心沟通。真想每场都参加。</p>
<p>  <strong>中评社台南特派员赵家麟:</strong></p>
<p><strong>  期待台南早日直飞厦门</strong></p>
<p>  匆匆之行,结束海峡论坛采访任务。厦门,一座美丽、友善的城市,有着与台湾相同文化源流的城市,虽是初次造访,却不陌生。</p>
<p>  台南与厦门之间,一甲子之前,就有直航的海空运。因为历史时空因素而中断,此次海峡论坛中,正式宣布台湾新增台南为客运包机航点,并新增台南及高雄为不定期旅游包机航点,这对台南而言,是一个重要的好消息。</p>
<p>  但是,对于大台南、云嘉南地方而言,与大陆重启通航门户,除了开放不定期包机外,更想争取到定期航班,足见地方对两岸人流、物流互通需求之殷切。</p>
<p>  在台南、在南台湾,不分蓝绿朝野,都已经意识到,唯有更便利的往返交通,才能促进交流、增进彼此了解,藉由观光旅游活动,带动经济繁荣。</p>
<p>  两岸直航的城市,已经多达50个点,台湾海峡成了世界上航运最频繁区域,但是,对于初加入“直航城市俱乐部”的台南市而言,却是一个重要的起步,也是南台湾、大台南加速两岸交流的新里程碑。</p>
<p>  台南成为两岸直航点,也提供了大陆居民到台南的便捷路径,有机会安排深度之旅,体验、了解汉人开台的文化起源地,对台湾有更多的认识。</p>
<p>  再见,厦门!期待有朝一日,台南直飞厦门,这段比台南到台北还短的旅程,早日到来。</p>
<p> <strong> 《联合报》资深记者赖锦宏:</strong></p>
<p><strong>  “这是历史的一刻!”</strong></p>
<p>  昨天清晨的东渡厦金客运码头十分热闹,“福建省外在厦门暂住人员赴金门一日游”首发团从这里出发,340名游客中近八成为来自福建省以外的游客,如黑龙江、山东、四川和江西等地,大家脸上皆是兴奋的表情。</p>
<p>  这是历史的一刻。昨日福建省外在厦暂住人员赴金门旅游正式启动。这个举措,对金门有利、对厦门有益,是真正创造双赢。</p>
<p>  金门有神秘的战地风光,包括古宁头、擎天厅、金门酒厂、中央坑道和民俗文化村。“金门三宝”,菜刀、贡糖和高粱酒也早已闻名遐迩。</p>
<p>  随着两岸关系和缓和时势的推移,昔日的战地,摇身一变成为观光胜地。对岸的厦门,不仅是大陆最富裕的经济特区之一,更是现代化的国际都市,每年吸引着近3000万人次来厦旅游观光。</p>
<p>  在过去,乘船绕小金门一周,成为许多内地民众游厦门的必玩景点,看一眼 “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好对照厦门的“一国两制,统一中国”,也可一窥过去金厦炮战时的影子。</p>
<p>  对许多福建省外游客来说,从昨天起,金门可以不再“遥望”,可以不再“想象”,而可以亲自“品味”。这也大大加快金门和厦门之间的融合。</p>
<p>  金门有特殊的景观,厦门有广大的市场,这不仅可使厦门成为国际知名的旅游城市和海西经济区的旅游龙头城市,也将对厦门和金门的合作共赢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p>
<p>  昔日是互相炮击的对手,今天是互相携手的兄弟。金门与厦门本来在历史上就系出同源,五缘关系深厚。也藉由金门和厦门的合作,把福建和台湾的心,系得更紧。</p>
<p>  目前,在厦门置产的金门人很多,而在准备进金门投资的厦门人也不少。厦金一日生活圈的形成,也将不断提升厦门会展旅游和海峡旅游品牌的知名度。</p>
<p>  诚挚地希望,福建省外居民金门游的手续,可以更便捷些,办证可以更简化。而不只是“金门一日游”,可以开发“金门三日游”;将来也可扩及马祖、澎湖,发展出“金马澎五日游”或“金澎七日游”。那样,福建与台湾,海峡东岸与西岸的距离,将更为接近,合作的机会也将更多。这湾海峡,就再也不是距离了!</p>
<p> <strong> 《旺报》海西特派员洪肇君:</strong></p>
<p><strong>  “谢谢包容的厦门人!”</strong></p>
<p>  这几天,数千名台湾人云集厦门岛,他们绝大部分不熟悉厦门,他们走路不辨东南西北,搭车不知方向。岛内交通除了仙岳路改造,又逢下雨天外,还碰上周末假期,加上各级领导也来到厦门,交通管制频繁,给厦门人带来了困扰。</p>
<p>  有个台湾朋友很讶异地告诉我,在公交车上看到有人让座。他说他到大陆数十次,走过上百城市,很少见到。我微笑以对,这在厦门习以为常,天天可以看到。</p>
<p>  又有人说,厦门的道路规划完善,高楼大厦虽多,绿美化却做得挺不错,道路分隔岛的路树与草皮都很青翠。我尝试告诉他们,这里已经改革开放30年,与国际城市接轨,绝不逊于台北市。</p>
<p>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想?三分之一的台湾人到过大陆,他们去过许多城市,对比之下,厦门显得弥足珍贵,其他城市的交通乱象、缺乏公德心,对比出了厦门人的善良。</p>
<p>  海峡论坛期间,厦门很难拦到的士 (台湾叫计程车),交通管制状况增多,连夜宵餐厅都常客满,给厦门人带来困扰。可是厦门人大概很习惯接待来客,这里本来就是观光城市。</p>
<p>  作为一个常驻厦门的记者,又常常跑大陆各大城市采访,我必须承认,厦门人民的公共秩序与公德心,堪称大陆第一,只是政府部门的服务观念还是比不上民间活力。曾在某公部门洽询事宜,那人眯眼嘬她的茶,对我视若无睹,害我以为她是视障兼听障。</p>
<p>  不管如何,海峡论坛期间,绝大部分台湾人见到了厦门勇于接纳外来人口的一面,也对厦门留下美好的印象,这对两岸人民增进理解与和平,有绝对的帮助。谢谢厦门人。(海峡导报)</p>
分享到:
编辑: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