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发电、新能源汽车、江水源空调、垂直墙体绿化……上海世博会堪称一次科技、绿色、环保、低碳理念的“大检阅”。上海市科委主任寿子琪说,当初在研讨上海世博会应该以什么样的理念展示给世界时,确实费尽思虑和周折。但是,大家从探讨中逐渐趋同的认识是,必须体现低碳、环保等理念。
“上海世博会通过积极、务实、进取的展示,反映了当今世界人们的共同诉求,堪称人类绿色、环保、低碳事业的新标杆。”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气候变化问题专家于宏源说。
“未来的城市生活不仅是高科技的,而且是充分汲取传统智慧的。”世博会“沪上·生态家”案例馆设计负责人、上海现代建筑集团副总裁曹嘉明说,“沪上·生态家”展馆就充分利用了穿堂风、自遮阳、自然光、天井绿等上海传统建筑中的节能方法,即使在夏三伏、冬三九,不开空调屋内温度也很适宜。这样的设计理念,在上海世博会上比比皆是——中国馆的斗拱设计带来了乘凉地、穿堂风,而印尼馆、越南馆、西班牙馆等通体都由竹藤材料覆盖,既通风又能采纳自然光。
上海世博会,是中国的“低碳文明宣言”,也是中国党政干部尤其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人员最佳的课堂。
世博园里,体现绿色低碳理念的展馆不胜枚举。伦敦案例馆被人称为“零碳馆”,其创意来源于一个零碳社区——位于伦敦南部的贝丁顿社区。在“零碳馆”里,人们利用太阳能光伏板和热力电力转化器发电,用雨水收集系统供应馆内非饮用水,用食物和有机肥料发酵产生沼气能源,用风帽提供被动式风助力通风和热回收……“这种展示不是一种简单的罗列,更重要的是把它们更好地集成起来。”伦敦案例馆馆长陈兆平说,“人们会感到这些东西是可以实用的,建筑物本身也可以在中国批量生产。”
一批批取经者都感叹不虚世博之行:这些最新环保理念、环保科技以及最佳示范案例的展示,对弘扬低碳、绿色理念和意识,推进中国实现低碳发展、绿色发展,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都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城市,要以人为尺度。”上海静安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许政涛对记者说,城市最佳实践区里的“马德里竹屋”给他留下深刻印象。这座楼房通体用竹子包裹,其绝佳创意和冬暖夏凉的功能令人叫绝。很少人想到,这么漂亮的建筑,却是马德里低收入阶层的廉租房。
许政涛说:“现在国内很多地方都在建设保障性住房,‘马德里竹屋’提醒我们,我们不仅要关注物质保障,还要关注人的心灵和文化价值。”
“上海世博会留给中国的启发非常之多!”上海世博会执委会副主任周汉民说,“它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城市才是宜居的;它告诉我们何为可持续发展;它告诉我们如何对文化予以尊重、敬畏和保护;它告诉我们如何不断改善人类在城市中的生活。人们留在城市是为了实现期望和梦想的,这样的想法历经千年。如此太多的启发,我们学习要抓紧,学了一定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