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京局级干部公选考察全过程:15个考察组字斟句酌写意见

时间:2010-06-30 13:10   来源:北京日报

  档案审核:

  住房投资等申报不实一票否决

  今年公选首次要求进入组织考察阶段的每名候选人专门为本次选拔进行个人事项的申报。这次申报比常规的领导干部个人事项申报更加细致、全面,包括本人住房情况、投资、婚姻变化等情况以及本人认为应报告的其他事项。

  这张申报表需要由本人填写并交给考察组。为杜绝虚报、瞒报现象发生,申报表上注明:“一旦发现不实申报,取消任职资格”。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解释说:“这样做,组织可以掌握干部的有关个人情况,也可以让干部增强廉洁自律的意识。”

  考察组成员还对候选人的人事档案进行了逐项细致核对,特别是涉及到与提拔使用相关的学历学位、奖惩情况、任职经历、任职年限等关键环节,都由考察组中具备人事档案专业知识的组工干部亲自把关。

  考察意见:

  逐字推敲为考察对象准确定位

  结束了几天繁忙的外调,考察组马不停蹄地连夜起草考察材料初稿。第二天一早,7位考察组成员每人手中都拿到了考察对象的考察材料初稿。

  从细节体现大局。是“比较”熟悉还是“非常”熟悉?是缺乏“经验”还是缺乏“能力”?考察组成员围桌而坐,对考察材料逐字推敲、反复斟酌,力求找到每一名考察对象身上最符合职位需要的特点,总结最能真实反映考察对象品德作风、工作业绩等方面的情况。

  考察组主要是从工作业绩报告、年度考核材料、干部档案以及与干部群众谈话交流中找依据,通过讨论最终为考察对象准确定位。第七考察组组长杨林说:“考察材料是考察工作的关键成果。虽然短短千把字,但我们必须字斟句酌,充分体现出考察对象的能力特点,对其做出准确、客观的总体评价,对干部负责,对组织负责。”

编辑:吴怡

相关新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