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在中国的伟大胜利

时间:2011-07-09 10:02   来源:光明网

  (三)唯物辩证法注重事物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同样要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步伐和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断进行理论创新。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党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先后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成果,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问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是社会主义学说史上的一大创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一个新时期,国际和国内形势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能不能依据新情况正确地解决新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面对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把马克思主义和当今时代相结合,对时代的新特征、主题、基本矛盾和发展方向作出了正确判断,提出了一系列新概念、新理论以及相应的方针政策,使改革适应时代的需要,并深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军事等各个领域,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和大众化。

  唯物辩证法认为,实践是理论的源泉,也是理论发展的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在发展,推动理论也不断发展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是我们党在创造性实践中所积累的宝贵经验的理论结晶。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精辟地把它概括为“十个结合”,即:必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为改革开放提供理论指导。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始终保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必须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坚持执政为民、紧紧依靠人民、切实造福人民,在充分发挥人民创造历史作用中体现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必须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使全社会充满改革发展的创造活力。必须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制度保证和法制保障。必须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实现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由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为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贡献。必须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坚持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的统一,确保社会安定团结、和谐稳定。必须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十个结合”,是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成功经验的最新理论总结,凝聚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智慧,闪耀着唯物辩证法的光辉。它已成为我们党和全国人民的珍贵的思想财富和理论武器。

编辑:芮益芳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