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创新
离不开长远眼光
启程赴北京前,108名驻沪全国政协委员中,已有27名委员提交了70多篇大会发言和提案,内容集中在与东部地区现实紧密相关的规范房地产市场、稳定物价、金融改革、食品安全监管、医药卫生改革、文化产业发展、高校有关制度改革等领域。记者发现,这些提案,都是过去一年间委员们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贴近界别群众收集民意,不断深化思考的结果。
“我国已将GDP指标主动调低,显示出向经济、社会的内涵式发展建设转变的巨大决心。不过,一些地区在发展思路上至今仍然过分依赖资源、过分追求速度,要真正实现经济调整与转型,必须有中央政府的制度、措施相配套和引导。今年两会,审议和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我们就能看到这方面的变化。”一直关注经济转型问题的东华大学经济发展与合作研究所所长严诚忠代表这样说。
来自煤炭资源大省山西的同煤集团董事长吴永平代表表示,长时间、高强度的煤炭资源开采,给山西发展留下了不少的负资产。去年12月,山西被批准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但资源型经济的转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创新型工程,还需要国家政策层面给予更多关心、支持。“要想开拓创新,必须有长远眼光。两会是智慧和思想的集散地,每个人都有责任贡献自己的所思所想。”
政协委员、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胡里清从事的是新能源行业。他从专业角度,期待今年的两会能够在大力发展新能源、高新科技方面,给予更多关注,高瞻远瞩,推动未来五年里一些具有实质导向意义的政策逐渐形成,为新能源等技术和产业的迅速崛起提供支撑。
显然,如何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思路,追求更有质量、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将是代表委员们在2011年两会上关注的一个核心议题。
攻坚克难
更要有务实精神
没有人能绕过“改善民生”这一主题。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房价、物价、就业、看病、上学、养老、收入分配、保障性住房……每一个有关民生的话题,都有许多代表委员在相关区域、行业里做过扎实的调查,今年两会他们都有备而来。
来自中西部农村的代表委员们,期待今年的两会上,“三农”发展能够得到更好的政策支持。“赶上‘十二五’开局之年,我这个农民出身的代表对两会最大的期望,就是让农村人生活得更好!”申纪兰说。
老家在农村的湖南师范大学教授汤素兰委员最关心的话题有两个,一是农村合作医疗和社会保险,二是教育公平。“我们村去年下半年起,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可以从国家领取60元生活费,年底我的父亲母亲领到了720元钱,那个高兴劲啊!其实我每年给他们的养老钱远不止这些,但他们就是觉得国家给的钱更让自己对未来有安全感。”汤素兰深有感触地说。她还期待能有更多举措,明确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对加大教育投入和教育改革的力度。
“中央政府下大决心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能否落实,要看各地财政投入情况,要有富有针对性、灵活性的政策措施。”阎庆民委员说。而严诚忠代表则担心,目前京津沪等大城市的保障性住房政策,远远不能覆盖流动人口等群体,需要在住房结构方面做更多调整,以扩大政策受益面,加大公平性。
“关注民生,不仅要关注弱势群体、贫困人口,也要让经济社会的发展给所有人带来更好福利、更多选择空间。这一切,都有赖于经济发展、体制改革与政策完善。今年两会,在这方面大有可为。”
站在“十二五”的新起点上,代表委员们深感责任更加重大,纷纷表示将切实履职,汇聚民智民意,积极参政议政,将今年的两会真正开成一次继往开来的盛世盛会。(记者 姜泓冰 罗艾桦 刘鑫焱 侯琳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