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携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字号:
钢企上市公司业绩连续两年低谷徘徊 今年日子难熬

  时间:2009-12-21 09:16    来源:证券日报     
 
 

  多数三季度扭亏

  记者还发现,三季度是2009年钢铁上市公司业绩转折点,众多钢铁企业第三季度单季度利润都已由负转正。

  而被统计的33家钢铁企业中,也有6家在三季度提前扭亏为盈。如韶钢松山第三季度净利润出现了暴涨,与上半年的亏损额相互抵消后,前三季度净利润仅为3945.1万元。另外根据业绩报告或预告,唐钢股份、鞍钢股份、太钢不锈、马钢股份、广钢股份等公司出现了正的净利润,但盈利额与上年相比仍都大幅下滑。

  “钢铁企业能在三季度扭亏大部分是得益于一季度逐步投放的4万亿投资款项的带动,下游行业的拉动效应显现,从而使产量快速回升,价格震荡上行,经营状况整体好于年初。”一名行业分析师表示。

  12月初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协调司巡视员熊必琳表示,“今年初以来,国务院陆续颁布了钢铁、汽车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在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有力带动下,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运行态势整体向好,目前我国钢铁行业已基本扭转金融危机造成的生产需求急剧下降的势头,企业效益由亏变盈。”

  每股收益两年徘徊在低谷

  统计过程中记者发现,近两年,钢铁类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大都徘徊在低位,甚至低于2005年水平。不过随着企业效益的转好,有可能逐步回升。

  建筑钢材与房地产行业息息相关,在2007年房地产泡沫最繁盛之际,也是建筑钢材生产企业收益最丰厚的时候,而近两年却跌至周期低谷。

  建筑钢材占产品比重比较大的企业中,以柳钢股份、莱钢股份及八一股份为代表,可以看到莱钢股份2005-2008年的每股收益分别为0.451、0.834、1.236、0.286,而到了2009年,前三季度其每股收益一直为负,到了第三季度略有好转,但仍为-0.186。柳钢股份及八一钢铁的每股收益亦呈现出从2005年到2007年逐年上升,而在2008年、2009年猛跌到往年50%以下的特征。

  汽车板占了较大比重的企业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宝钢和武钢。二者历年每股收益的起伏波动不如建材用钢明显,但仍能够看出,宝钢在2007年之前每股收益几乎稳定在0.73左右,而在2008年骤降至0.37,到2009年更是不到0.2。武钢在2008年下浮略小,但是在2009年也徘徊在0.13以下了,足以显示近两年钢铁企业的收益水平遭到了金融危机不小的打击。

  不过,分析师预计,“随着钢铁价格上涨及恢复产能,各钢铁企业的年度每股收益将高于三季度。”

  上周末,宝钢公布了2010年1月的价格政策,大部分钢铁产品价格上调人民币300~600元/吨,武钢也随之提价。而12月17日,首钢出台得明年一月份板材价格政策,上涨幅度更高于宝钢和武钢,最高涨幅达650元。

  对此,兰格钢铁网的分析师预计“虽然目前建材价格还没有出台,但是一月份钢厂出厂价整体上调已经势在必行。目前钢材市场下行压力不大。”

  而作为钢铁业重要原料的铁矿石谈判,也在各双眼睛的密切注视下开始进行了,如果最终谈判结果能够,也将有利于钢铁行业的继续复苏,提高上市公司业绩。记者 孙洁琳

 
编辑: 肖燕    
中国台湾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