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人员帮扶指导 抗旱凸显科技含量
投入春耕的农民,在传统的勤劳之外,依靠的主心骨,除了政策,还有科技。这场抗旱保生产的战役中,科技的力量尤为凸显。各地,科技人员纷纷进村入户,田野里,麦地上,随处可见他们帮扶农民的火热场景。
大年初二起,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农技中心主任俞文伟和同事们一起分头深入田间调查苗情,并针对苗情制定管理意见。“苗情恢复和浇水一样重要。我们要做的就是分类指导,及时促进苗情转化。”紧张繁忙的抗旱工作让这位农业专家眼里布满血丝。
“气温还在回升,下一步的重点是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俞文伟说,“有了科学意识和技术,农民准备早行动快,抗旱效果好。”
在当地,农技人员全部包镇、包村,承包到片,指导农民因地、因时科学抗旱,科技让旱区的不少农民吃上了“定心丸”。
年刚过,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鸡山镇尹庄村村民尹利华就到地里浇了遍水。对于尹利华家麦田,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和山东省农业专家顾问团小麦分团的专家给出的春管意见是,当日平均气温回升至3摄氏度时,抓紧时间小水灌溉,避免地表积水出现夜间地面结冰现象。
“除了适时浇水外,每亩施用10公斤左右尿素。这样促进小麦生长,提高成穗率,丰产更有希望!”经过农技人员的帮助,尹利华对今年的收成更有把握。
为全力以赴做好抗旱工作,科学指导各地加强春季田间管理,农业部组织专家制定《2011年冬小麦抗旱促春管技术方案》,要求各地实行分类指导,科学运筹肥水,因时、因地、因苗、因墒落实好抗旱促春管技术措施,努力夺取夏粮丰收。并派出由农业部机关干部和科技人员组成的26个调查组,分赴26个省(自治区)指导抗旱春管和春耕备耕工作。
“冬小麦全生育期230天左右,目前生育进程才到一半,中后期回旋余地较大,夺取夏粮丰收是有希望的。”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执笔:张辛欣;参与采写:娄辰、吴书光、陈刚、程红根、刘金辉、曹国厂、白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