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阜阳市颍州区九龙镇农民在追施拔节肥。自2010年9月以来,安徽省阜阳市基本无有效降水,遭遇60年以来最大旱情,小麦受旱面积最大时达580余万亩,重旱面积160余万亩。旱情发生后,该市启动抗旱应急预案二级响应,累计投入25万人,调动抗旱机械11.9万台套,投入资金1.8亿元,全力抗旱保苗。目前,受旱小麦基本浇灌一遍,没有出现因旱大面积死苗现象,最大限度降低了干旱对全年小麦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新华社记者李健摄
安徽:严格落实行政首长抗旱责任制
2月8日一大早,在安徽亳州市谯城区大杨镇,农民们正在农业技术专家的指导下,抓紧气温回升的有利时机浇水灌溉。麦地里随处可见拖着长长塑料水管的农民和正在进行技术指导服务的基层农技干部。
一早就赶来的安徽小麦高产攻关专家组副组长、安徽农业大学教授胡承霖告诉记者,他从年初四开始,就先后来到亳州市涡阳县、利辛县查看苗情,和当地农业干部一起指导农民抗旱保苗和田间管理。“现在到处都是火热的抗旱场景,不光政府早早行动起来,农民们也认识到浇水田管的重要性,抓紧返乡时间浇水灌溉。”
据了解,亳州市农委早在春节前就制定并下发了“全市小麦早春田管技术方案”,各县区从大年三十开始,就陆续召开了抗旱保苗田管现场会。涡阳县财政投入了340多万元,其中120万元作为抗旱服务队经费,重点帮扶老弱病残户、特困户和无劳力户的小麦浇灌。蒙城县投入120万元用于抗旱工作,目前正招标采购900吨尿素用于追施返青肥。
安徽各地还通过强化工作督导、以奖代补、严明工作纪律等措施保障抗旱保苗和春管工作顺利开展。涡阳县制定并下发了文件,对领导不力,组织不当,造成小麦死苗的,将进行严肃处理;对提前完成任务经验收合格的给予奖励;对未按时完成任务的给予行政处分或罚款处理;对擅离职守,不能坚守第一线的包保人员,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问责规定和《安徽省抗旱条例》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谯城区财政拿出200万元,实行以奖代补,对2月15日完成任务的乡镇奖励10万元,对2月20日前完成任务的乡镇奖励6万元。
据安徽省农委统计,全省小麦累计受旱4644万亩次,其中越冬前受旱3000万亩,目前再次受旱1644万亩。春节期间,安徽小麦主产区各地干群都纷纷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加大投入,强力推进小麦抗旱保苗和春季田管活动。1月份以来,已累计浇灌小麦285万亩,其中2月1日以来浇灌180万亩,进度明显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