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两岸  >   正文

两岸间爱心传递和接力 “微公益”再度成热词

2013年04月26日 08:09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字号:       转发 打印

  在香港,低收入、失业人士或是贫困人士,可以通过“食物银行”领取食物。“食物银行”有不少是慈善机构或是民间团体开办的。“食物银行”的食物接受商家捐赠,市民也可以直接捐赠。一块面包、一盒罐头、一片火腿,都可能成为贫困人家的一餐饭。

  早在2011年的时候,在“海峡两岸年度汉字”的评选中,“微”字高票当选。主办方表示,“微”字受青睐,在于人们对“见微知著”的深切体会——一些微小的人、事、物,正改变着时代的进程,推进着社会的进步。“微公益”被视为是这样的力量。

  “微公益”也须公开透明

  微博的出现,极大降低了普通民众参与公益活动的成本。微博引发“微公益”的模式,成为一种全新的慈善方式。

  西安高先生的“待用快餐”是响应了一则微博的呼吁。

  在此次芦山赈灾中,微博“微公益”平台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微博成为民众参与捐助的高效、便捷通道。据统计,单是新浪微博搭建的“微公益”捐款平台,截止4月22日,震后57个小时,接收到的捐款额已超过1亿元。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