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两岸  >   正文

汪道涵之子:台湾农业经验足眼界广 值得学习

2013年01月31日 13:03 来源:山西晚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记者:山西有119个县(市、区),这么多年来跑采访,我全部走遍了,许多的县乡,偏僻的村镇,有地理条件得天独厚的物种与资源,生产出独一无二的农产品及加工产品。但是,它们很难走出大山,很难形成规模化销售。想真正惠农,让优势农业转化成聚宝盆,这可是一个大课题。

  汪:台湾在农产品深加工、山地精致农业、休闲农业发展、农产品营销体系建设上做足了文章,走出了一条发展山区现代农业的新路子。这为山西发展特色产业提供了良好借鉴。山西特别适合发展坡地精致农业,一马平原的河南就没有这个条件。

  记者:玉米是山西种植最广泛的农产品。发展精致农业,山西该向台湾学习什么呢?

  汪:我多次去台湾研究当地的农业,坡地种植、品种开发,山西太应该向台湾学习了。

  我发现,山西农民基本上足不出户,看看邻居种什么自己就种什么,最多看到邻县为止。台湾比大陆早开放40年,农民们在全世界寻找,在有限土地上尽可能种多受益的好品种。现在,全世界的品种差不多都让他们种遍了,种成功的就留下来,经过改良,成为台湾“土著”品种,再拿到国际上去挣钱。

  台湾农业的眼光比大陆宽得多,也远得多。这都是应该学习的。

  记者:山西如何发展农业才有前景?

  汪:应当发展高效农业。通过系统化的设计规划与实施,从物种—种植技术—农田管理—生物科技应用—食品安全与质量检测—减少流通的中间环节,让农民真正提高收入,这些应该是我们追求的高效农业的基本环节,也是我们系统化提高农业经济的基本理念。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