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副秘书长罗援则为两岸保钓支招,表示应以钓鱼岛为枢纽连接两岸,形成大陆、台湾、钓鱼岛三位一体的生命共同体、行政共同体和主权共同体。两岸军人应携起手来捍卫“祖权”。
在政治军事互信问题方面,12月两岸重量级智囊汇聚“台北会谈”,就政治议题展开 “二轨对话”。 多位两岸专家学者建言,应积极推动两岸政治对话,为政治谈判创造条件。
比如,朱卫东建议,要有计划地开展两岸具有官方背景的智库学者的对话交流,在时机成熟时,进行官方授意或授权的“二轨对话”。
又如,台湾二十一世纪基金会董事长高育仁提出,早日研议成立两岸和平发展委员会,商签和平协议的步骤与内容,等等。
分析认为,在两岸尚未就政治关系、军事互信等政治议题展开正式协商之前,两岸专家学者先进行对话,可起到试探“水温”、化解分歧、凝聚共识的意义。
这样的“探路”方式已经获得大陆方面的支持。国台办发言人范丽青在12月12日例行发布会上即表示,两岸之间的政治分歧客观存在,不能视而不见。从目前情况看,由两岸学界和民间人士先行探讨,应该是一个可行的途径。
2012,多方面的“探路”只是开始。朱卫东表示:“在两岸关系向‘深水区’推进的时候,两岸能否继续保持和增进同舟共济的政治互信,对同在一条船上的双方来说至关重要,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郭思远)
[ 责任编辑:杨云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