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5年大陆在一个中国白皮书中首次提出“一个中国框架”以来,2012年,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第八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中提出,增进政治互信就是要维护和巩固一个中国的框架。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中央呼吁,两岸双方应恪守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立场,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这是大陆以全党政治报告的形式阐述“九二共识”和“一个中国框架”的递进关系,为与时俱进地推动两岸共识指明了方向。
20年后纪念“九二共识”,是为了原汁原味地恢复“九二共识”的史实、意向、体系和终极目标,以便准确地坚持“九二共识”的核心,而不是仅仅将共识停留在“九二共识”的符号和各自解读上。而且,“九二共识”是一种政治共识,陈水扁执政时甚至作出了推翻这一共识的政治决定。我们是否可以通过对“九二共识”的递进理解来有效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政治的决定和共识相对比较原则,而“一个中国框架”则包含着法律框架乃至更实在的内容,也不妨碍求同存异的各自解读,更容易稳固两岸政治基础,使得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行稳致远。(作者朱松岭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
[ 责任编辑:张晓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