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两岸  >   正文

学者:九二共识20载 两岸政治智慧开创新时代

2012年12月04日 13:00 来源:法制日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九二共识”是两岸政治智慧的结晶

  恰如国台办主任王毅所言,“九二共识”的核心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精髓是求同存异,意义在于构建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政治基础,启示是要有正视问题、面向未来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无论是“九二共识”的名称、内容还是在各个时期的不同功能,都展现出两岸的政治智慧。

  首先,通过往来函件的方式表达“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之所以能够达成,关键在于双方做到了求坚持一个中国之同,存双方政治分歧之异。在两岸固有矛盾长期存在的情况下,处理复杂问题不可能一步到位。双方务实搁置争议,善于求同存异,进而积极聚同化异,就能在不断增进共识的过程中,逐步缩小和化解分歧,实现互利双赢。

  其次,“九二共识”的名称也是两岸政治僵局解套的产物。是先有史实,后有名称。史实是确实存在,有根有据;名称是后人的总结,智慧的概括。借用《金刚经》的句型:是“九二共识”,非“九二共识”,是名“九二共识”。非以中华文化不足以产生这样的共识,非以中华文化不能理解这样的共识,非以中华文化不能在此基础上继续推动两岸共识。2000年,台湾岛内政党轮替。为了让两岸在“一个中国”问题上解套,两岸有识之士都希望创造一个模糊性概念涵盖1992年的共识基础。大陆学者徐博东教授以会谈时间为考虑提出“九二年共识”的名称,台湾资深记者王铭义以会谈地点为考虑基点提出“香港共识”一词,时任台湾大陆事务部门负责人的苏起先生以会谈时间为考虑基点提出“九二共识”,后来被广泛使用来表述这段史实。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