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保钓身上,我们看到了理想主义的光芒。”中华保钓协会教育宣传部主任刘沅说,现在的台湾大学生,可能会发愁今天有没有钱买个iPad,明天找不找得到工作,却很少有人关心台湾时事,关心国际形势。从这一代人身上,可能看到的是更实际、更功利的想法,鲜有理想主义者。
“理想主义常常被人嘲笑为天真、不切实际、唐吉诃德,认为那是少数人的梦想。”林孝信说,老保钓成长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台湾社会思潮比较具有理想主义的色彩,比较朴实,也相对贫穷,这些都是孕育理想主义的土壤。而理想主义,正是促成当时保钓运动蓬勃兴起的潜在原因,成就了一批爱国爱民、关怀世事、不计较个人得失、敢为正义发声的年轻人。
“这值得今日台湾社会思考。”林孝信说。
[ 责任编辑:张晓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