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点成了工程师
环球时报:当时您在北京大学的演讲论古述今,旁征博引,中华传统文化底子非常深厚。能谈谈您小时候父母对您在这方面的教导吗?
连战:这个问题最难答了,因为自己不能吹擂。不过我是来自一个念书的背景,我的祖父(即连雅堂)是《台湾通史》的作者,历史、文学、新闻、诗词样样精通。我的父亲(即连震东)少受庭训,曾到日本庆应大学留学,他不是个学者,但因为家庭、自修的关系,国学根基很好。我在西安出生,6岁启蒙进入小学,一路从南京到上海,有学校栽培,但最重要的是父母亲对我的影响和教育,他们的身教和言教是我最大的资产。当然学校的教育,包括大陆、台湾、美国各种学术访问参与,也都有帮助。
环球时报:您本来可以做很优秀的学者,最终走上从政这条路,是因为家庭原因还是自己的兴趣?
连战:我从美国留学回台后进入台大,随后担任政治系主任。我倒不是从小立志要从政,当年大学是独立招生,我考上台南的成功大学土木系、台湾师范大学史地系和台湾大学政治系,有工科、文科与社会科学,有点南辕北辙,本来决定去念土木系,火车票也买好了,后来台大发榜,与父母商量后还是决定留在台北,结果就进入了台大,没当成工程师。
[ 责任编辑:张晓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