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7月下旬开始,丁步亭成为台湾公共电视台的一名实习记者,这给了他深入了解台湾社会民情的绝好机会。“第一天实习我就感到很新奇,那天我协助电视台的大哥大姐们采访台北市民政局局长,进入市政府大楼,想不到门口没有岗哨门禁,大厅里几个小孩在嬉戏,还有一些游客在随意拍照留念,那里不像我既往概念中的庄严神圣的政府机关,倒像是个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受访的民政局局长随和亲切,作风低调,一副民众‘公仆’做派。”公视记者的敬业精神也令丁步亭印象深刻,在拍一条新大道的空镜头时,为了一个好看的高位置俯拍镜头,体形硕大的摄影记者爬上采访车的车顶,架起了三脚架和摄像机……
随着采访活动的深入,丁步亭对台湾媒体的生存状态也有了一定了解,他发现三分之二运营成本预算要靠“立法委”审议捐赠的“公视”没能真正超脱于台湾当局的评议体系,但要想在商业竞争激烈的台湾媒体生态环境中生存与发展,又必须经常凸显“少数人的声音”,在草根阶层中谋得信任感、树立影响力。“所以我觉得‘公视’与‘政府’的关系是‘貌合神离’,既要时刻展现亲昵与友善的微笑,骨子里又始终流淌着质疑的血液。”
在台湾的日子丁步亭只觉得太匆匆,想看的、想做的、想写的太多,时间很不够用,他几乎每天都要在电脑前忙到凌晨两三点,次日早上七点半从位于阳明山的中国文化大学出发,转两趟公交车,赶往位于内湖的实习地点,路上要花费一个半小时,每天往返三个小时。我问他漫长的行车途中是不是可以看看街景,“没有啦,刚好在车上补补觉。”他笑,形容自己的生活是“忙并快乐着”。
来台湾之前,丁步亭虽然也接触过一些有关台湾的资讯,但那终究是雾里看花,水中探月。亲临这片土地,天天和当地民众打交道,他对台湾的社情民意、政治形态等有了切身的感受。“来过和没来过,真的不一样。”他很庆幸自己获得了为期两个月的赴台实习机会,觉得加强两岸民间交流往来确实很重要。“这样久而久之理解就加深了,关系自然而然就亲近了。”(记者 林娟)
[ 责任编辑:张晓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