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全家3口人特地赶到这里祭拜戍台英烈的80岁台胞黄张晖,是一位己退休的台湾老教师。他感叹,这几年清明节,从台湾嘉义市赶到东山岛铜陵镇为老父母亲扫墓,都会来到这里拜拜。一是被这些古人戍台的英勇事迹所感动,再就让子孙后代接受历史教育,铭记闽台同胞自古以来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根在大陆。
在海峡两岸,至今流传着他们牺牲后英魂不散,救苦救难,阴庇众生的神奇故事。因此,出海捕鱼的渔民特别喜欢到这里祭拜,祈求保佑消灾、出海平安。铜陵镇老渔民林周成告诉记者,戍台英烈们,是为保卫祖国领土台湾、澎湖而献身的,他们的爱国献身精神值得后人悼念。
清朝时东山戍台将士达4万人
东山县政协副主席兼文史委主任刘小龙介绍说,东山岛与台湾、澎湖距离很近,自古关系十分密切。清朝时,征调去台官兵每3年轮替一班,俗称“班兵”。仅在清朝200余年的班兵轮换制度中,铜山(今东山岛)就有4万多名官兵分别赴戍台、澎,其中澎湖一处就有1.6万余人,尚不包含在大陆应征入伍到闽粤沿海各镇,后被调戍台湾和由于突发战事调征台、澎的铜山籍官兵人数。
据史料记载,轮戍和调征台澎的铜山班兵将士,在台湾历次剿抚内乱、反击外侵的斗争中付出很大牺牲。诸如台湾北路营守备游崇功,金门左营把总江宝顺,澎湖右营中军守备余国章,金门水师总兵王国珍,金门守备刘登、游继盛,台湾守备许学诗、赵飞鹏,安平副游击沙榕,澎湖副总兵江鹤,安平副总兵吴得勋、谢建雍,安平参将郭世勋、陈沂清,安平守备赵其英等一批铜山籍将官纷纷殉国捐躯。
[ 责任编辑:张晓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