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您在研讨会的致辞中说,担任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会长一职深感责任重大。为何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陈云林:在过去的20多年里,河洛文化研究大致经历了两大阶段,第一阶段,即1989年至2003年,主要以地方主导,奠定了学术基础,并引起了较高层面的关注。第二阶段,即2003年至今,在罗豪才副主席的大力推动下,实现了地方和高层的互动,省内与省外的互动,学术研究和弘扬宣传的互动,使河洛文化研究上升到了新的高度。
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的首任会长是郭东坡同志。在他的指导下,先后在河南召开了四次河洛文化国际研讨会。2008年全国政协换届之后,根据研究会章程的规定,在理事会的推举下,我当选为第二任会长。我虽然直接参与研究会的工作时间不长,但由于长期从事对台工作,深感研究河洛文化意义重大,也因此深感担任会长一职责任重大。我愿意与国内外专家学者一道,与河南、广东、福建、江西四省政协的同志和专家学者一道,继续推动河洛文化的研究,并通过这项工作,推动国家的和平统一。
南方日报:河洛文化研究已经进行了20多年,您认为这对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究竟起到了多大作用?
陈云林:目前,生活在台湾及东南亚各地的闽南人、客家人等都认为自己的家500年前在闽粤,1000年前在河南,他们自豪地称自己为“河洛郎”。很多的台湾同胞及居住在海外的华人华侨回大陆参观访问,大家虽然从未相识,有些甚至是艰难地用母语表达自己的感情,但一说到“根在河洛”,一种巨大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促使他们产生亲如一家的感觉。
[ 责任编辑:张晓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