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时政 | 本网快讯 | 两岸 | 国际 | 港澳侨 | 热点新闻 | 大陆纵览 | 社会 | 财经 | 教育 | 军事 | 科技 | 传媒 | 奇闻趣事 | 新闻发布会 | 新闻人物

男主内,女主外? 全球家庭形态遭遇“非传统”挑战

时间:2010-05-07 08:27  来源:环球时报

  回归传统家庭仍是主流呼声

  中国政法大学婚姻法学教授巫昌祯认为,婚姻是血缘的基础和源泉,没有家庭,社会和民族的延续就无从谈起。二战以后,从全球来看,家庭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的全盛时代和60年代的衰败时期,80年代中后期,美、俄、意大利和英国学者纷纷提出要“挽救家庭”,“回归家庭”。从20世纪90年代到世纪末,西方世界也经历过一个家庭回归期,目的就是想发挥家庭的功能。亚太国家同样重视婚姻家庭,有关专家2008年还在北京开家庭高峰论坛,主张建立家庭教育制度,结婚前学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律学和伦理学。巫昌祯说,中国评比五好家庭、模范丈夫和模范妻子,也是一种振兴家庭、促进婚姻的手段。

  尽管有不少德国学者认为,家庭的变迁会引发更多的社会矛盾,甚至造成社会的不安定,但麦克·皮特斯博士仍乐观地认为,家庭不会走向灭绝,人类传统家庭的功能在不断变化发展,用不着担忧。德国联邦家庭部曾进行过一项调查,显示近80%的人认为,家庭是他们生活的最重要的领域。他们将“家庭”这一概念与一些积极的东西联系起来,如互相帮助、相互信赖、爱和亲情等。不过,也有1/4的人将家庭与压力和负担联系起来,1/3的人把家庭与争吵联系起来。德国前联邦家庭部部长冯德莱恩曾说:“人们越来越看重家庭,把家庭当作是联系不同代人的纽带。”特别是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人们往往更倾向于回归家庭,在遇到生活上的窘境时更多的是指望亲友的帮助而不是国家。对于日本传统家庭的未来,浜崎昭相信“长期形成的传统仍然有生命力”,即便是再大的危机,也一定可以过去。

  美俄反思如何维护家庭

  婚姻是影响家庭形态的一个重要因素。现在美国也在反思,多次离婚是否取消结婚资格。美国《时代》周刊5月3日一期发表文章说,离一两次婚很平常,但离七八次婚恐怕就不多见了。大约97%的美国人一生结婚不超过3次,但CNN主持人拉里·金已离了7次婚,已故影星伊丽莎白·泰勒也结了8次婚。统计表明,第二次婚姻比第一次婚姻更容易破裂,第三次也比第二次更容易失败,“有鉴于此,是不是应该有个仲裁者在当事人第三次或第四次离婚时介入,并宣布永远不能再婚,这就好比,老是违章的人就应该吊销他的驾驶执照”。

  过去的一个世纪,因为社会动荡、物质匮乏和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俄罗斯人传统家庭观在大国之中瓦解的速度最快。为了不偏废传统的家庭观念,俄将2008年定为“家庭年”, 梅德韦杰夫总统上台后, 又在其夫人的倡议下设立“家庭、爱情和忠诚日”。去年7月8日,总统夫妇在庆祝“家庭、爱情和忠诚日”时说,“俄自古以来就有珍惜家庭的传统,这些传统代代相传”,“正是家庭温暖、亲人之间的关心和牢固的精神联系构成了坚实的道德价值”。(驻外特约记者 陆乐 青木 萨苏 古放 陶短房 高懿洁 记者 钟玉华)

 

点击更多新闻进入新闻中心

分享到:
编辑:孙金诚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