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时政 | 本网快讯 | 两岸 | 国际 | 港澳侨 | 热点新闻 | 大陆纵览 | 社会 | 财经 | 教育 | 军事 | 科技 | 传媒 | 奇闻趣事 | 新闻发布会 | 新闻人物

男主内,女主外? 全球家庭形态遭遇“非传统”挑战

时间:2010-05-07 08:27  来源:环球时报

  家庭处在大变化的阵痛中

  关于家庭基本形态出现的变化,有人忧虑,也有人叫好。俄心理学家马霍夫斯卡娅认为,当代俄式家庭模式与俄在历次战争和军事冲突中失去大批男性人口有直接关系。连续多年,俄总统发表国情咨文时强调,人口减少问题已成为“当代俄罗斯最尖锐的问题”。有俄罗斯学者曾担忧,不生孩子等同于磨灭这个国家的未来。俄罗斯在过去10年减少了400多万人口。据联合国人口机构预测,2050年俄人口将减少至1.06亿,人口世界排名将从2000年的第6位降至第17位。

  莫斯科大学家庭社会学学者亚历山大·西涅利尼科夫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俄非传统家庭模式中最普遍的是“民事婚姻”,也就是中国人所说的“非婚同居”。俄列瓦达分析中心去年的调查显示,莫斯科“民事婚姻”的比例为14%。曾有俄罗斯媒体认为,“这种婚姻更适合现代城市生活,这样不必马拉松式追求对方,不必着手冗繁的婚姻进程,自然也免去了婚礼”。但批评者认为,这实际上是男女逃避责任、互不信任的表现。

  曾荣获日本政府教育年度奖的教育学者浜崎昭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传统家庭模式在日本等很多国家遭遇挑战,表面上是文化的体现,其深层则和经济有关。由于就业危机,男性无法在经济上满足家庭需要,而女性的自立造成其不满足于继续作为结婚生子的机器。德国人口社会学家麦克·皮特斯说,在现代德国社会,许多家庭功能被社会机构和服务机关所代替。社会福利事业和教育机构部分地代替了家庭的养老和对子女的养育功能。

  美国企业研究所“社会与个人责任”研究项目负责人道格拉斯·比沙罗夫说:“美国家庭现在正处于大变化的阵痛中,我认为这是一个更进步的进化过程,它是更多的财富、更大的个人自由和更大的流动性共同作用的结果。”美国新泽西州的社会学学者马克·哈特在美国广播公司的一次访谈中说,越来越多的美国年轻人在推迟结婚和生育时间。对他们来说,婚姻不再是他们作为成人的唯一选择。他还说,从房屋建造上就可以看出变化中的美国家庭在与社会逐渐疏离,以前美国人住的房子有前廊,现在美国人住的房子都有了封闭的后院。

  美国马里兰州的罗斯一家是一个典型的“丁克家庭”,两口子结婚10年,不打算要孩子。罗斯说,有意识地选择这种生活方式可以让他们有更多的积蓄、从事喜欢的事情、到世界各地当志愿者。罗斯说,有些人觉得我们是十分讨厌小孩的人,这使我感到很不舒服,因为我觉得大多数不打算要孩子的人不是那样的。

  美国社会再怎么开放,但很多人依旧无法接受“小孩生小孩”的现象。《变化的家庭》一书作者哈特博士认为,年轻人非婚生子是美国目前最严重的家庭问题。同样,单亲家庭也被俄罗斯人形容为“不完整家庭”。苏联影片《莫斯科不相信眼泪》讲述的就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幸福故事,但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位单亲妈妈都像女主人公卡捷琳娜那样坚强,也不是每个孩子都像亚历山德拉那样幸运。俄心理学家康斯坦丁·涅米罗夫斯基认为,单亲家庭子女患各种急性与慢性病的几率远高于传统家庭,也更容易养成诸如吸烟、喝酒甚至吸毒等不良习惯。另外,单亲家庭对孩子造成的恐惧感、孤独感、不信任感和其他心理伤害同样令人担忧。

  中央民族大学人类学博士、婚姻问题专家张涛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以夫妻双方及其未成年子女共同组成的核心家庭,是当今世界最常见、最基本的社会单位。她在解释现代家庭模式出现众多奇特现象时说,结婚年龄的推迟使家庭建立的起始期后移;年轻人的享乐主义倾向和经济不景气带来的就业困难及就业不稳定引发的啃老现象比比皆是,老人与未婚子女共居家庭的数量在日渐上升;晚育使家庭周期中的世代间隔拉长,100年内的世代数将从5代缩至4代甚至3代;长寿更使得老龄期和空巢期延长。张涛说,丁克家庭、单亲家庭等所占家庭比例的上升,以及新出现的闪婚、隐婚等对传统家庭形态的挑战和冲击,并不意味着就是社会脆弱一面的显现,或是说人类对家庭的需求在减弱。家庭形态从来就不是静态的,而是处在一种与社会变迁和社会需求合节应拍的不断变动之中。

分享到:
编辑:孙金诚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