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时政 | 本网快讯 | 两岸 | 国际 | 港澳侨 | 热点新闻 | 大陆纵览 | 社会 | 财经 | 教育 | 军事 | 科技 | 传媒 | 奇闻趣事 | 新闻发布会 | 新闻人物

汇率之争背后隐藏国家竞争战略

时间:2010-03-18 09:12  来源:新华网综合

  不仅如此,在美国看来,日益自信的中国还持续对美贸易顺差,并坐拥美国第一债权大国地位,而且看起来有把人民币培育成主要国际货币之势。这与25年前相比,对美国带来的挑战与威胁相较日本似乎更大。因为日本至少与美国还在同一阵营里。面对日益崛起的中国,美国怎能不感到如芒刺在背呢?

  因此,当作为主要掠夺工具的金融业因受危机冲击而获益能力相对衰退时,白宫紧咬人民币汇率不放,其实就是多年来竞争策略的自然延伸。只不过,今日中国面临的国内经济形势要比当年的日本差得多。25年前,日本已经完成了工业化,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日本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与美国处在同一水平线上,部分领域还超过了美国。三菱、丰田、日立、索尼、松下等超级企业支撑着日本的国际竞争力。而且日本数万亿美元海外资产可观的年收益,更大大增强了日本金融体系修复的动力。反观中国,尽管经济规模即将迈上5万亿美元台阶,但经济中最核心的产业,不少已被包括美国资本在内的外资所控制。表面强大的中国银行业,是在资本项目未开放的前提下获得暂时性优势的。治理结构的不完善,尤其是抵御风险能力的不足,是制约银行业获得一流国际竞争力的最大瓶颈。而一旦尚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的中国因为人民币汇率被绑架而失去在金融贸易和制造业领域“补课”的机会,不仅无法获得足够的财力来支持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更有可能错过追赶金融主导国的“时间窗口”,进而失去成为一流经济与金融强国的基础性条件。

  面对美国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的纠缠与强硬打压,中国必须学会用政治乃至国家竞争战略的眼光来看待问题的实质,切不可按照简单的市场原则出牌。既然现阶段,中国坚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继续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来推动人民币汇率机制形成改革,实现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是一种并不占优也不吃亏的策略选择,那么中国要做到的就是坚持与执行。毕竟,大国之间的博弈,既需要以实力为后盾,也离不开心理上的充分准备。(作者章玉贵 系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经济学博士)

点击进入新闻中心 要闻 时政新闻 

分享到:
编辑:王晓燕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