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如此‘不成比例’的众多优秀人士来自一家银行?”《纽约时报》说,高盛很难算得上唯一的大银行,其雇员人数约为3.3万,而摩根大通的员工人数几倍于此。对于该问题,许多人指向高盛的独特文化:长期将公共服务和慈善事业视为其商业模式不可或缺的组成。布隆伯格表示,高盛“擅长培养极具才华又有宝贵经验的人才,而且他们具有一种为担任公职而离职的文化和悠久传统。该企业鼓励他们这么做”。文章说,柯恩看来是个例证:在高盛工作26年并在近来担任总裁和首席运营官后,他就寻求与特朗普接触。
高盛前副总裁、《高盛:成功文化》一书的作者里莎·埃迪里奇回忆她采访曾担任高盛联席首席执行官的科尔辛时说,高盛一贯敬重公职人员,“一旦你达到商界顶点,你还要干什么?(担任公职)这是DNA的一部分”。布兰克芬表示,公共服务已深深植根于高盛的企业文化之中。“当我在1988年成为合伙人时,你就被期待(用心)经营你的职业生涯。你去世时的悼词有关高盛的内容不应该超过3段。大多数人在48岁或50岁离开。那时你已经挣到足够多的钱,你将被期待转向慈善或政府服务。”布兰克芬说,这种文化灌输从招聘时就已开始,“我们往往录用极具公共服务意识的人才,我们想要有趣、拥有多种兴趣且人们愿意与他交往的人才。他应该是参加一门实验课或阅读莎士比亚著作的人,而不是一台人力计算器。”
这样的“企业文化”造就了现在的高盛。宋国友认为,如今,高盛越来越成为华尔街的代表,其他投行难以与之匹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美国的经济和政策要看华尔街,华尔街的立场和倾向要看高盛的判断和选择”。
[责任编辑:张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