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升级——
中企带来的不只是资金
不仅是普通民众,做手机支付起家的Paytm一开始也对在中国大行其道的扫码支付将信将疑。2015年初,陈彦把Paytm公司高管悉数请到杭州,他们在杭州的大街小巷亲眼见证了扫码支付的便捷和普及。
创业模式和理念的契合使Paytm找到了中国样板,而中国支付宝也看准了潜力巨大的印度市场。支付宝的母公司蚂蚁金服和阿里巴巴先后向Paytm注资6.8亿美元,还组建了一支约20人的跨部门团队每周飞往Paytm总部,从系统架构改造、到风控体系搭建、再到数据能力建设,全方位帮助Paytm提升平台能力。
在系统架构方面,Paytm平台的日处理量在百万级别,而中国支付宝每秒最高能处理8.5万单;在风控体系方面,只有十几条规则的印度“支付宝”近乎处于“裸奔”状态,面对日益增多的网络欺诈,平台运营将十分棘手;在支付场景设计方面,中国支付宝10多年的经验就是对Paytm的最大支持。在四五千名Paytm员工看来,中国的移动支付平台已经是世界顶尖级,跟中国同行学习真的“很酷”。
通过大半年的探索与磨合,印度“支付宝”不仅变得品类丰富,系统承载与抗风险能力也大大提升。正如蚂蚁金服印度项目支援团队所预料的,尽管当地民众的支付习惯还有待培养,但今天的Paytm就像当年的支付宝,两者的共性远远大于差异。
[责任编辑: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