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的对话机制已经有很多,对话来对话去,谁跟谁对话成了吸引人的东西,对话的内容反而不那么重要了。中国在亚太的主动性不如美国,常处于被动地位,顾虑和敏感就容易多些。中国的心理弱势会随着国家的进一步强大逐渐消除。
但现在看来,美日等国的敏感反而在逐渐上升,它们对于政治对话过于热衷,总想从正常对话中引申出点别的什么,或者现实利益,或者在西太平洋政治结构中更有利的位置。冷战思维让它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一些对话搞成拉帮结派。
美国像蜘蛛一样,勤奋地在亚太地区织各种针对中国的网。这让中国有些犹豫该不该认真防备这些网。有时我们觉得它们没用,不值得关注和置气。但有时又因这些网的眼花缭乱忍不住有些担心,因为不知道它们未来会怎么发展。
亚太就处在这样的不确定当中。美国像是不管有用没用,算是对自己交差,中高级外交官们找些事做,搞出各种多边对话,以及做跟中国崛起的体量无法匹配的防范性布置。中国也做相反的防范布置,这样的防范措施与国家动员差十万八千里,但它们最终会把两国推成敌人,还是终将在全球化浪潮中溶解,现在的确很难说。
日本是中国当前的麻烦,但它并不处在中国各种战略担心的最高位置。中国对同印度搞一些战略合作一直有不少期待。亚洲如果因为对付中国真的大乱,首先倒霉的只能是亚洲国家。对此亚洲人必须心中有数。
全球化时代的亚太和平是怎么吃拿也用不尽的粮仓,还是吃光了就不再有的一碗米饭,未来几十年的亚太局势将慢慢给出答案。
[ 责任编辑:张晓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