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敌人”到“搭档”
2008年总统竞选中,希拉里在知名度与经验上都更胜一筹,但在初选中却败在奥巴马手下。当时有分析认为希拉里并不服气,将以在奥巴马政府担任要职为交换条件,支持奥巴马竞选。果然,奥巴马竞选成功后,提名希拉里任国务卿。当时美国媒体曾分析,希拉里旋风般卷到国务院,拉起了自己的一班人马,能否与奥巴马紧密合作尚待观察。但在奥巴马政府4年任期中,希拉里可谓“兢兢业业”,访问国家达到100个,出访次数超历任国务卿,被美国媒体戏称为“劳模国务卿”。
美国国务卿一职至少有三方面的职责:执行国家的外交政策、扮演美国全球大使以及管理美国国务院。在外交政策方面,总统扮演更为领导性的角色。据统计,奥巴马是自尼克松以来美国最多亲自操刀制定对外政策的总统,强势的希拉里依旧听命于奥巴马,在中东动荡、利比亚问题、转向亚太、反恐与安全等外交策略中,与奥巴马保持着高度一致。
今年9月,美国驻利比亚大使遭袭身亡,引发公众对奥巴马政府反恐政策的质疑。在16日第二场总统辩论开始前,希拉里宣布对袭击事件负责,为奥巴马“背黑锅”。而在当晚的辩论中,奥巴马表示:“克林顿国务卿的工作非常出色,但她是为我工作,因此在任何时候我都会负上最后的责任。”两人分别强调自己责任的举动,再次让当初认为两人将“貌合神离”的媒体跌破眼镜。
[ 责任编辑:张晓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