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估计,伊朗核设施可能有40处至60处之多,且分散在全国各地。军事打击的一个战术难题是,部分伊朗重点核设施隐藏在山区地下深处,普通炸弹难以奏效。以色列2009年从美国购进一批GBU-28型钻地炸弹,其目的不言自明。但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中东问题专家科德斯曼认为,伊朗正在将核设施转移至更隐蔽且更难破坏的地下掩体,全部工程可能于2012年年底完成,届时以色列将无法实施有效打击。
另一方面,若要在成功打击伊朗核设施的同时,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己方伤亡,以军必然要使用电子战手段压制伊朗防空系统。以军电子战能力属世界先进水平,但伊朗电子战部队也非等闲之辈。去年12月,伊朗军方在伊东部边境地区俘获一架美国无人侦察机,电子战部队对此功劳不小,其能力可见一斑。
如果以色列电子战部队不能成功压制伊朗防空系统,那么长途奔袭的以军机群无异于自投罗网,势必遭受重大损失。因此,以色列在摸清伊军电子战能力前,未必会贸然出击。
会有什么后果
分析人士指出,一旦以色列对伊朗核设施发动袭击,无论是否成功,都可能面对伊方的报复性导弹打击,还可能同时遭到由伊朗支持的黎巴嫩真主党和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的火箭弹攻击,被迫多线作战。以色列战略纵深小,经济模式相对单一,难以承受长时间的战争压力。
伊朗政府还握有石油这张王牌。伊朗从北部扼守的霍尔木兹海峡是全球最重要的石油门户之一,每天通过该海峡运输的石油约占全球海运石油总量的三分之一。伊朗已多次强调,一旦受到威胁将采取行动封锁海峡。国际分析人士预计,如果伊朗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国际原油价格几天内就会暴涨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