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经济报》日前报道说,沙特完全有能力弥补因伊朗石油被禁而出现的国际石油市场供应缺口。沙特现有原油产能约为1250万桶/日,其中900万—1000万桶/日用于出口,剩余250万桶/日,而伊朗石油出口量仅为200万桶/日,沙特这一过剩产能足以弥补因伊朗石油无法出口而产生的市场缺失。另据美国能源部公布的数字,2011年上半年,欧盟来自伊朗的原油进口量仅为45万桶/日。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称,如果伊朗报复性停止出口石油,全球原油价格将上涨20%—30%。有参加达沃斯论坛的石油业高管认为,能源市场能够承受伊朗260万桶/日原油出口量减少一半。这大体相当于去年利比亚内战期间减少的石油供应量。高管们表示,他们相信沙特能弥补伊朗禁运带来的缺口。
难找替代油 南欧冲击大
欧洲是伊朗第二大石油进口地。从微观角度看,伊朗推出的措施对在伊朗投资的欧洲石油企业影响最大。比如意大利埃尼集团此前曾称,伊朗因2000年和2001年的一些石油合同拖欠了该公司14亿至15亿美元的债务。为此,欧盟在做出对伊朗的制裁决定时,曾表示埃尼集团可以继续购买伊朗石油以抵消债务,但伊朗议会可能采取的反制裁行动或将导致局势的发展出现反复。
欧盟每天大约从伊朗进口45万桶原油,其中以意大利、西班牙和希腊对伊朗石油的依赖程度最高,分别每天从伊朗进口18万、16万和10万桶原油。西班牙《起义报》网站28日一篇文章认为,如果伊朗对欧盟停油的话,西班牙、意大利和希腊将遭受致命打击,因为它们没有时间来寻找到伊朗高质量石油的替代品。文章说,欧盟国家未来可能将被迫继续购买伊朗石油,但却不得不间接地从秃鹰般的中间商中购买。路透社的分析指出,那些严重依赖伊朗石油的欧盟国家将失去此前预计的寻找伊朗石油替代品的缓冲时间。而伊朗在与希腊的原油贸易中给予了希腊政府延后60天偿付款项的优惠条件。有媒体分析指出,希腊政府很难在短时间内寻找到提供类似优惠的石油供给国,希腊在石油进口上的支出或将因此而增加。
伊朗金融分析人士贾拉尔·萨达提安也认为,伊朗不等待欧盟一个个地取消合同,而是先行一步,主动废止与欧盟的合同,让欧盟没有时间寻找替代伊朗的石油来源,是在与欧盟的石油对抗中先行一步,这将造成国际油价的上涨,同时高油价将对欧洲,特别是南欧国家经济带来损害。
制裁加武力 对抗长期化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田文林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分析美伊局势,美国当前对伊动武的可能性不大。奥巴马政府对伊朗政策一变再变,现在重新回到小布什政府时期轻遏制、重谈判的路子。
目前,西方对伊朗实施经济制裁,长远影响有待进一步观察。如果经济制裁效果显现,迅速波及伊朗政治、社会等各领域,致使伊朗内部一团糟,甚至导致内贾德下台,则动武的可能性不大。但如果经济制裁没有显现预期效果,西方可能会制裁加武力双管齐下。
值得注意的是,当今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西方多国陷入困境,制造灾难成为解决危机的出路之一。西方一些国家有可能借发动战争转嫁国内危机和民众视线。美伊之间是结构性矛盾,呈螺旋式上升趋势,从中长期看,战争可能性会日趋增大。
田文林认为,伊朗是否封锁霍尔木兹海峡,这是一个鱼死网破的问题。受到影响的除了美国、欧洲,也会对亚洲以及新兴市场国家造成深远影响。因此,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对伊朗来说,是一记“杀手锏”,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轻易实施。但是,因为它又是一把“双刃剑”,于人于己皆有不利之处。所以,分析当前局势,伊朗采取先发制人的反制措施,表明将与西方抗争到底的决心。